阿里地區農牧民職業技能培訓綜述
在札達縣底雅鄉食堂里,人們總會看見女廚師次仁桑姆忙碌的身影。她做出的飯菜美味可口,得到了全鄉干部職工的一致認可。
曾經,次仁桑姆是當地的一名貧困戶,苦于沒有一技之長,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當地政府得知她的情況后,推薦她參加了札達縣組織的在河北邯鄲進行的第三期酒店餐飲培訓,并順利取得了中式面點師五級證書,到底雅鄉食堂當上了專職廚師。
“現在我每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成功實現了脫貧,為家里減輕了很大負擔,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從什么都不會的普通農牧民變成了有一技之長的專業廚師,我一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廚藝,為家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次仁桑姆開心地說。
近年來,阿里地區始終把就業工作作為“六穩”“六保”工作之首,以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為目的,以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和就業能力為出發點,不斷提高就業服務質量;以搭建就業平臺,創造就業機會為突破口,不斷提高就業工作水平。
阿里地區成立了由地委、行署主要領導掛帥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對做好就業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工作思路,為進一步做好就業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地區人社局多次深入7縣開展實地調研,結合各縣實際確定了就業目標任務,將就業目標任務、責任落實到具體縣和人,形成了阿里地區就業工作層層推進、層層落實的良好局面。并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強、惠及面廣的保障政策和措施,以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農牧民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等群體就業。
為進一步提高農牧民職業技能水平,阿里地區依托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企業,對農牧區轉移就業勞動者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兩后生”、登記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重點群體,開展“訂單式”“定向式”技能提升培訓,不斷開創阿里地區農牧民技能培訓新局面。
作為推動阿里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導產業,旅游業是帶動群眾脫貧增收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阿里地區累計舉辦了15次鄉村旅游服務技能培訓,參訓人數達到538人。2020年已組織了兩期關于餐飲業及家庭旅館培訓,培訓了185名群眾,其中貧困群眾26名。2020年11月初,地區職校20名學生還赴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參加了景區講解員培訓。
普蘭縣巴嘎鄉群眾努瓊參加了旅游技能培訓后,在岡仁波齊山腳下開了一家家庭旅館,每張床位收費從20元到60元不等。接受過系統培訓的他,對旅館經營十分上心,對待游客熱情服務,所以生意一直不錯。“2020年我的旅館生意不僅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反而比往年更高,目前收入已經達到20萬元了。”努瓊對記者說。
在技能培訓的有效帶動下,2020年,阿里地區新增就業252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80期,培訓農牧民7253人;通過培訓實現就業5013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8681人,創收12732.8萬元;組織了329名農牧民參加了社會化職業技能鑒定,全部通過職業技能鑒定考試;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559人,實現就業552人,就業率達99.6%。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手把手”教技能 “點對點”抓產業
近年來,拉薩尼木縣立足于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把帶動群眾就近就便就業增收擺在首要位置,緊緊抓住提升扶貧產業項目經營管理水平這個“牛鼻子”。[詳細] -
林芝技工學校——強技能 促增收
“這次有粵菜師傅專門教做粵菜,讓我對家庭旅館未來經營和發展更有信心了。”近日,在林芝技工學校“粵菜師傅”技能培訓班里,來自工布江達縣的家庭旅館的參訓學員達瓦玉珍如是說。[詳細] -
拉薩市民族手工藝品加工針織培訓班結業
近日,2020年拉薩市實用技能人員培育工程民族手工藝品加工針織培訓班舉辦結業儀式,為優秀學員頒發手工藝技能培訓結業證書。[詳細] -
學會新技能 奔向幸福路
2018年,次巴飯館凈增收5萬余元;2019年12月,僅一個月澤巴卓瑪就凈賺1.5萬余元,加上護林員崗位補貼,澤巴卓瑪一家的日子越過越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