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教育

    網絡招聘有“陷阱”,當心!

    發布時間:2020-10-26 16:1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互聯網時代,時效性強、成本低、覆蓋面廣的網絡招聘,憑借自身優勢,成為當前用人單位招聘的主流形式。尤其是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許多線下招聘活動轉移至線上。但另一方面,招聘網站上發布的信息往往良莠不齊,有不法分子以光鮮亮麗的職業和高薪誘導求職者踩進“陷阱”。人社部日前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期規范網絡招聘服務行業發展,為求職者保駕護航。

      “云招聘”已成主流

      南京師范大學大四學生小王近日通過招聘網站參加南通市2021屆高校畢業生秋季網絡招聘會。他已向十幾家單位遞交簡歷,正陸續收到筆試和面試通知。“一些同學通過‘云招聘’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有的從投簡歷到錄取僅用時幾天,省時省力,方便快捷,我也想試試。”小王告訴記者。他仔細比對企業在網絡上發布的各種招聘信息,在學校完成了簡歷投遞和線上筆試。“如果能遠程面試就更好了,在熟悉的環境里更放松,有助于自己的發揮。”小王說。

      “云宣講”“云招聘”……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社會招聘機構、平臺企業等加強合作、創新服務,幫助求職者“云上找工作”。有越來越多的求職者和小王一樣喜歡網絡應聘,網絡已經成為現時招聘的主要途徑。

      記者從人社部網站了解到,今年3月20日至6月30日,人社部發起實施“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208萬家用人單位發布崗位信息2761萬人次,勞動者投遞求職簡歷近2000萬份。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大規模開展免費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實名注冊學員總人次數突破1300萬,線上培訓總人次數超過1200萬。許多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教育部與9家社會招聘機構聯合推出“23456校園網絡招聘服務”,已提供崗位信息1522萬條,累計注冊畢業生669萬人次,投遞簡歷3736萬人次。“全國高校畢業生網上簽約平臺推動11個省近900所高校開展網簽工作,今年已有64.5萬畢業生完成網上簽約。”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

      人社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也于10月15日至11月14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2020年金秋招聘月活動,網絡招聘是其中重要一環。

      沒賺錢卻先交錢?

      不過,面對旺盛的網絡招聘需求,網絡招聘服務水平亟待提升。“招聘信息不完善,作息時間沒有,工資寫個大概范圍,要求吃苦耐勞。”有網友吐槽起一些網站上粗糙的招聘信息,“找到與自身情況匹配的工作很難。”

      另一方面,一些招聘平臺審核不嚴往往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導致虛假招聘信息充斥。主播夢、模特夢、高薪夢……許多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職業和高額回報讓不少求職者喪失警惕,不僅工作沒找到,錢還搭進去不少。

      小張和小楊在網上看到某公司招聘信息后,應聘成為公司簽約主播。上班幾天后兩人因工作內容與約定不合提出辭職,公司卻搬出合同要求按規定賠償10萬元違約金和高額賠償金,兩人這才發現由于疏忽并未注意到合同中不合理的條款。

      不僅全職工作充滿“陷阱”,兼職同樣需要小心。研究生劉若彤向記者講述自己最近受騙的經歷。小劉在某招聘網站看到一個劇本翻譯的職位,英文出色的她順利通過筆試,對方卻要求繳納2400元的保證金以防“泄密”,并稱這是行規。“翻譯酬勞是一個字6毛錢,對方給我10萬字的稿件任務。”小劉起初也有疑慮,不過對方的營業執照打消了她的懷疑。但是投入工作后她才發現劇本質量粗糙,而且工程浩大,難以完成,試圖聯系對方溝通進展時,卻發現早已被拉黑。

      小劉的經歷絕非個例。一些招聘網站以交納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保險費、押金、手續費等名義收取應聘者錢款,得逞后要么迅速脫身,要么找借口不給安排工作,待騙取的錢財累積多了,便人去樓空。

      多措并舉避風險

      專家認為,網絡招聘的市場需求一直沒有被很好地解決。從招聘方看,由于行業、公司類型、職位等級等方面的不同,會帶來明顯不同的招聘需求。“對應聘方而言,應屆畢業生、務工者、白領等不同群體的需求各不相同。雙方需求差異很大,但雙方能夠直接掌握的信息卻非常有限:招聘方只有一個招聘描述,而求職者只有一個簡歷信息,信息不對稱影響網絡招聘的效率,也容易產生信息混雜。”

      為解決這些問題,人社部研究起草《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用人單位向網絡招聘服務機構提供的單位基本情況、招聘人數、招聘條件、用工類型、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勞動報酬等招聘信息,應當合法、真實。

      《意見稿》提到,網絡招聘服務機構應當對提供的網絡招聘服務收費實行明碼標價,不得向勞動者收取押金,不得以欺詐、暴力、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牟取不正當利益。人社部門將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推行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提升網絡招聘服務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另外,專家提示,求職者應該擦亮眼睛,如果招聘單位要求收取費用,更應小心。求職者要盡可能多了解應聘公司及崗位信息,對于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勞動報酬等關鍵信息無法提供或含糊其辭的,應提高警惕。在工作過程中,注意保存勞動合同、工資發放記錄、打卡記錄、工作成果等相關證據,在發生糾紛時,更好地保護自身權益。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看高国产精品不卡|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国产主播精品在线|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内射后入合集| 国产日韩精品SUV|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入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薰衣草| 91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九九在线观看精品视频6|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不卡视频 |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免费|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国产精品李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