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多項高原生態保護科考成果發布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水資源與水安全、生態安全屏障、區域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這是記者近日從科技部、中科院在青海西寧召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學術交流會議上獲悉的。
中科院院士傅伯杰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具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在水源涵養、水文調節、固碳與氣候調節、科學教育與文化服務等方面具有廣域甚至全球性意義。他建議加快實施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修復工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青海師范大學校長史培軍基于科考調查數據,構建了大氣氧含量與海拔、氣溫、植被、土壤、太陽輻射、水分條件等影響因素的貢獻率計算方法,認為海拔不是近地表大氣氧含量的唯一控制因素,氣溫、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的貢獻率在50%以上。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科研團隊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地表植被覆蓋圖、年均植被產氧量圖,論證了高原大氣氧含量時空格局。
“生態產品是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物質和服務產品的總和。”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云從生態產品的使用價值、生態系統最終產品、生態產品功能量等方面提出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思路,進一步構建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方法和數學模型,為建立高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科學依據,促進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資源,探索基于生態資源的綠色發展新模式。
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趙新全圍繞“自然保護地類草地生態系統原真性保護和再野化實踐”,提出自然保護地食草野生動物與放牧家畜平衡管理的舉措,探索以原真性保護效果為依據的新補償機制,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
與會專家還圍繞“青藏高原大氣強氧化性假設與驗證”“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等主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心系西藏各族人民,親自為新時代西藏工作謀篇布局,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召開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詳細] -
西藏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高原城市
西藏樹立科學、綠色、和諧發展理念,堅持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三位一體”,持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高標準推進城市建設,高水平實施城市管理。[詳細] -
西藏科技進步貢獻率增長至45.6%
記者從區黨委宣傳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35%增長至“十三五”末的45.6%,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