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力量守護高原生態
在今年召開的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獲全票通過,這是首部關于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性法規,對建設美麗西藏、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那么,《條例》的出臺,經歷了哪些艱難曲折,又有哪些亮點呢?記者為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談起立法過程,全程參與立法的自治區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李亞林告訴記者,2020年7月,自治區人大全面啟動生態文明建設立法工作,經過20多輪次集中修改完善,充分吸收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后,最終形成了《條例》,可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把生態文明立法作為年度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開展法規草案集中起草、調研論證、征求意見、審議修改等工作。立法專班對各方面提出的2638條意見和建議,認真梳理、充分吸納,對法規草案反復推敲、逐條修改,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才有了如今大家看到的《條例》?!崩顏喠终f。
《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共十章68條,以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為目標,以科學規劃為統領,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載體,以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為支撐進行結構和內容安排,規范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與義務。
提起《條例》的亮點,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稅燕萍說:“《條例》自始至終把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貫穿到制定生態規劃、建設生態安全屏障、發展生態經濟、弘揚生態文化的全過程,有利于更好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p>
自治區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所長郭克范介紹,《條例》緊密結合西藏實際需要,對實施冰川、江河湖泊、森林草原保護及自然保護地、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青藏高原特有珍稀物種保護等作出規定,并對“兩江四河”造林綠化與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作出規定,充分體現了西藏特色。
“《條例》充分體現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稐l例》單獨設置社會協同一章,明確界定全社會在高地建設中的權利和義務,把政府統籌推進與全民協同參與結合起來,使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成為全區各族群眾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惫朔墩f。
“《條例》還充分體現了時代特征。”李亞林說,“《條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以來,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固定下來、長期堅持。《條例》對生態文明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生態文明數據庫等作出規定,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條例》還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區黨委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要求?!弊灾螀^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周亦峰說,“《條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及區黨委九屆八次、九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在法條內容、文字表述等各方面均一一對照落實?!稐l例》將建設生態文明高地的總目標分解落實為‘五個地’,以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范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生態富民先行地作為高地建設的框架支撐,落實到不同章節中?!?/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
《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于2021年1月24日由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詳細] -
《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全票通過
1月24日上午,西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全票通過《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該《條例》是首部關于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性法規,將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詳細] -
荒漠貓為什么喜歡這里
今年2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了調整并正式公布。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的豺、荒漠貓、西藏盤羊、西藏馬鹿等野生動物保護級別上調。 [詳細] -
西藏農牧民植樹60載:創下世界紀錄 留下綠洲
如今過去半個多世紀,當地生態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漫天黃沙已成為過去。隆子河谷已經被一條綿延40余公里的沙棘林帶裝點成了一片綠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