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綠色文章 打造生態海西
在德令哈市雅撒圖地區成群結隊的白唇鹿在山上自由奔跑、覓食。攝影:郭曲太 戴永峰
這是海西越來越美的五年——天越來越藍,河水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十三五”期間,海西州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各族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取名寓意“來自長江源頭和飲水思源、不忘黨的恩情”,這是老黨員更尕南杰一直銘記在心的,他也親眼見證了家鄉的綠色發展之路。
67歲的更尕南杰站在村口廣場,說起生態新村變遷路,他有講不完的故事。
“剛來這里時,沒有連綿的山巒、蜿蜒的河流,沒有奔跑的牛羊和揚鞭的牧人,好幾次我都想回到生活了半輩子的牧區。”更尕南杰說,后來這里先后建起小學、敬老院、文化廣場,村里還有了垃圾填埋場,他和老伴的日子過得安心自在,他老家的草場如今成為野驢、馬鹿等野生動物的天堂。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管護33.4萬公頃禁牧區,讓村民更好地適應新生活,當地政府又招募了172名草原生態管護員、33名濕地生態管護員,讓牧民逐步從草原利用者轉變為生態保護者與紅利共享者,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現實。
長江源村為保護生態環境實行的異地搬遷安置,是海西州生態保護實踐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們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貫徹‘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重大要求,堅持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推進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強化環境風險防范,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促進全州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哈斯保克說。
著眼全局、生態環境質量切實改善。海西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行動,加快構建生態環境建設體系,持續推進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截至“十三五”收官,全州所有國控斷面水質均達或優于國家相關標準,達標率為100%。全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總體達標率100%;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并趨于向好;2019年末,全州化學污染物排放總量較相比2015年下降比例分別為3.42%、14.15%、24.1%、17.3%,均控制在省級下達指標以內,完成了全州296個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全覆蓋,醫療廢水、醫療廢物及時有效收集、轉運、處置全落實,實現全州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
協調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成績斐然。制定印發《海西州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年度實施方案,不斷強化污染防治體系建設。全州列入國家調度的4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6個產業園均已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自動監控裝置;全州建成縣城污水處理廠7座并投入運行。組織開展了全州農村“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整治工作。分類推進了88家“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嚴格落實“禁燃區”規定,2016至2020年,全州累計淘汰690.87蒸噸燃煤小鍋爐。督促全州8家機動車尾氣排放檢驗機構完成了新平臺更新升級工作。五年來,共檢測在用機動車輛314646次,尾氣檢測合格輛261672次,合格率達到83%。截至2020年10月底前圓滿完成265家企業的排污許可證發證工作,955家企業的登記工作,對57家企業發放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實現了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和排污許可發證登記“雙清零”。開展了全州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核實工作,共劃定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點位1217個,詳查單元66個。完成全州225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工作,土壤污染防治持續推進。開展了廢機油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強化了危廢管理。
持續用力、生態環保基礎不斷夯實。2016年至2020年,落實中央、省級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及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共涉及項目49個,共下達項目資金94056萬元。通過項目實施,有效改善了全州大氣、水、土壤及農村人居環境,使全州生態環境向好發展。通過項目實施,德令哈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和收集村污水4.928萬噸/年,污水收集率達到90%以上,排入水體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下標削減17.24噸/年,氨氮削減1.48噸/年,使排入環境的污染物顯著減少。格爾木沱沱河流域周邊生態環境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基本消除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隱患,使唐古拉山鎮全鎮生活污水收集率達7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生活垃圾收集率85%以上,處理率達100%,且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排放標準。都蘭察蘇河城段區段水環境水質得到有效改善,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環境“臟、亂、差”得到有效遏制, VOC、PM2.5、氮氧化物等排放物有效降低。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理念,以木里非法采礦事件為警醒,持續深化‘三個最大’省情認識,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開創海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哈斯保克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黑鸛現身青海西寧
12月6日,一只黑鸛在西寧市北川河濕地公園內嬉戲。近日,位于青海省西寧市的北川河濕地公園迎來兩只黑鸛。[詳細] -
青海西寧再現鳥中“大熊貓”黑鸛
據了解,黑鸛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由于近年數量急劇減少,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珍稀程度不亞于大熊貓。[詳細] -
青海海西:著力提升生態管護員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做好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的宣傳和巡護工作,以維護州內保護地自然資源安全為己任,做到管好青山、護好綠水,為海西林草生態安全作出貢獻。[詳細] -
海西州生態環境監測站格爾木分站揭牌成立
18日,海西州生態環境監測站格爾木分站及格爾木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正式揭牌。格爾木分站的設立健全了生態環境監測管理體制,為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供制度保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