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學者探討大運河文化保護與傳承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 (陳杭)27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南北對話論壇在北京市順義區舉行。論壇以“千年運河 詩書酒畫”為主題,匯聚多位知名學者、酒文化專家,就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展開深入探討,同時探索南北酒文化的發展之路。
本次論壇是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系列活動之一,聚焦詩、書、酒、畫四種文化藝術形式,從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的角度,解讀京杭運河文化流變,進而推動京杭運河沿線的文化交流合作。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徐和建表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是一場大運河的文化盛宴、文化盛事。通過多地、多點、多方聯動,突出展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豐富成就,不斷擴大京杭對話“朋友圈”,認知達共識,文化真出彩,產業有落地,傳播出亮點,對于帶動運河沿線城市發展、促進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長期以來,運河滋潤了南北兩岸的文化發展,在它流過的地方,既鍛造出江南水鄉的風韻和北國風光的壯美,也澆灌出‘詩書酒畫’的藝術風情。”徐和建指出,當下探討大運河文化的當代價值,更重要的是以“詩書酒畫”為載體,深入理解大運河文化的深刻內涵,為沿岸城市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如何把這些多元化的文化形態落在實處,傳承并發揚光大,是聚焦“一河水、一脈情”進行深入探討的關鍵。
作為主辦方代表,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王旻在致辭中表示,中新社要講好中國文化故事,為大運河而歌,為大運河而書,為大運河而畫,是包括媒體在內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北京市順義區委宣傳部部長賀亞蘭稱,酒文化伴隨運河的興起而生,以牛欄山二鍋頭為主要代表的北京酒文化在大運河文化中獨樹一幟,成為京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京城民眾心中。這場大運河南北酒文化對話,必將塑牢中國運河酒的“精神世界”。
北京順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澤提到,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為酒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和發展機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希望南北酒文化能在碰撞中擦出火花,在交流中獲得升華,為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注入新動力。
運河的興旺繁榮,為酒文化的興盛創造了絕佳的地理和人文環境,也推動了酒產業的發展壯大。歷史上的酒文化傳承至今愈加濃郁飄香,未來之路又將如何行進?
酒文化學者們在南北酒文化對話環節中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中國文化學者、原《中國周刊》總編輯、《南風窗》總編輯朱學東,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東良,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牛欄山酒廠副廠長陳世俊等嘉賓圍繞著酒文化內涵、酒文化傳播、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議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朱學東認為,酒是情感表達的載體,與人們的喜怒哀樂密切相關。酒文化也更能折射出世界的多樣性。
鮑鵬山提出,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推動酒文化的傳播。大運河經歷了很多朝代,運河沿岸發生的很多故事都與詩酒豪情相關,將酒文化融于運河故事,更易為大眾所接受,代代流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