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撫仙湖流域輪作搞“減法” 控制氮磷面源污染
云南核心煙葉產區如何打造“綠色品牌”?如何進一步消減面源污染,推進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為穩定核心植煙區,推動農民增收,同時進一步保護撫仙湖水環境質量,按照云南省統一部署和要求,推動云南煙草2020科技重點項目“撫仙湖流域植煙區氮磷面源污染防治關鍵技術應用”第一年度項目近日在撫仙湖流域得以深化。
記者看到,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等機構的專家及企業種植戶,對撫仙湖流域植煙區氮磷面源污染防治項目的技術路線、研發內容、技術經濟指標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了解了去年11月項目啟動以來的情況。
“項目立項及時,推進扎實,為撫仙湖流域以煙草為基本盤的環湖農業產業綠色優質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技術支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宗緒曉研究員表示,綠色農業產業既要保護江河湖泊水系環境,又要保障農戶收入穩定。
據悉,在試驗示范區第一階段的前三年,全面采用烤煙、蠶豆、水稻、烤煙輪作的方式,采取優質品種布局,可有效減少農藥、化肥、農膜等外源生產資料投入,降低氮磷肥施用,減少農田退水氮磷排放,以生草秸稈細碎還田來補足碳源,改善作物生產區土壤耕作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狀,形成了環湖農業的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來永才研究員認為,輪作模式不但降低了氮磷排放、保育了土地,穩定了烤煙核心產區,同時確保了糧食作物的生產,既符合國家抓好糧食生產的方針,又提升了湖泊周邊農民的收入。
專家們建議,目前還需要總結好輪作生草秸稈還田關鍵技術,把示范面積拓展到1000公頃規模,成為環湖農業發展中的好模式。未來,撫仙湖流域地區將進一步推動環境保護和農民增收的一系列“減法”舉措,持續推進氮磷面源污染防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紅色傳承 綠色發展 “牧區大寨”老典型煥發新活力
有“牧區大寨”之稱的烏審召鎮,更是用傳承“紅色基因”、秉持“綠色信念”、追尋“金色愿景”的發展理念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詳細] -
山西1609家企業 試點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是為了用市場化手段降低企業環境風險,促進企業綠色轉型。[詳細] -
銀川出新規 為互聯網診療服務設“安全閥”
規范首先明確,互聯網醫院應通過人臉識別等人體特征識別技術,加強醫師管理,確保醫師本人接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