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和紅線管控
“長江經濟帶是世界上最為典型的流域經濟區,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統籌考慮長江流域各區域的現實情況,以法治化理念來處理好并著力形成互利共贏的區域經濟體制。”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王濟光今年的提案是《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進程》。
制約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因素:制度性老問題和機制性新問題
王濟光認為,目前制約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因素,既有長期形成的制度性老問題,也有現實發展中的機制性新問題。在制度性問題層面,主要表現為管理理念落后、綜合立法滯后、體制機制不順和碎片管理突出。在機制性問題層面,主要軟肋是財力支撐后勁不足、產業轉型難度較大、利益沖突更加顯化和基礎平臺總體缺位。
“綜合考慮長江經濟帶保護發展所取得的前期成效和當前面臨的制度性和機制性問題,切實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以法治精神思考長江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和方法。”王濟光介紹說。
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把推進《長江保護法》列入立法工作計劃。
但從進展情況來看,還需加大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度,做好現實與長遠的兼顧和結合,以規劃、協調、保護、監管和協同為主線,適當加快立法進程。
既要權衡利弊、統籌兼顧,更要科學民主地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
由于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的制度化建設會涉及流域、地區、部門、行業等諸多法律關系,立法推進工作中會存在諸多問題和較大難度。因此,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進程,既要權衡利弊、統籌兼顧,更要體現科學民主的立法精神。
為此,王濟光建議:
充分理解和科學把握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立法保護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長江和長江經濟帶在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解決好長江流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這對于實現長江經濟帶綠色協調發展,對于促進長江全流域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王濟光表示。
在當前長江經濟帶面臨保護發展中規范失范的形勢下,通過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立法體制、制度、機制創新,有助于根據上中下游流域內各主體功能區的不同定位、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生態保護水平,依法對長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進行綜合管理和差異化管理。
構建以健全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機制為核心的立法體系。明確推進立法的根本目的,加強頂層設計和引導地方配合的有機銜接,規范長江經濟帶各類行為主體的行為協同。
王濟光介紹說:“一是要圍繞長江全流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產業系統創新、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務普惠便利為重點,明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共抓共管、合作共贏的體制機制。二是要立法規范區域協調機制的基本領域,科學界定合作理念、基本政策、監管體制、公共政策、運轉機制等,并鼓勵各類區域、各類主體進行系統化創新,實現對水工程、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上交通、水安全等的綜合保護,并最終形成全流域的綠色發展大格局。”
明確“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綜合性、基礎性法律的基本定位。基于消除現有長江保護法律體系空白過大的現實,立法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以綜合性調整體制和調整方法為主,旨在改善長江流域總體生態功能、提升長江流域生態文明績效與水平,定位于區域和行業的規劃法、地區利益平衡的協調法、監管體制機制的整合法和構建生態環境系統的保護法。
王濟光強調,尤其是要在立法建設中把長江流域的區域保護、行業保護和生態整體性保護作為規范重點,處理好流域和區域之間、區域和區域之間的權、責、利關系,以打破原有的部門監管僵局,倒逼各區域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
體現長江流域建立綜合性監管執法監察體制的客觀需要。在綜合體現監管職責、契合生態環境保護系統性的前提下,一方面要通過立法對長江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實施綜合管理和系統管理,落實對流域水文、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等的綜合監測和保護;另一方面要在長江流域建立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資源資產綜合管理模式,建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制度,建立自然資源產權管理清單,實現對自然資源資產的綜合監管。
健全生態系統健康標準體系,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管理機構體系
王濟光建議,建立規范市場準入標準,體現優化上中下游地區城市群發展方向和格局,在全流域統一規定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和紅線管控硬約束,實現長江經濟帶發展資源的最優配置。
建立長江流域資源開發、岸線利用、生態修復、環境保護標準,促進分級流域內各相關部門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績效。
建立長江流域生態文明評價和考核標準,對長江流域處于不同主體功能區和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行政區域,確定差異化評價考核指標,調動各地服務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發展積極性。
規范多元協調方式,設計好長江生態保護的補償機制,形成多元化投入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制度機制,助推綠色發展法治化。
規范區域責任,構建好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的補助獎勵機制。可以考慮建立“一攬子綜合性生態補償制度”,根據考核結果和績效評估測算,確定補償、補助和獎勵資金總額,主要用于長江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工作。
規范治理體系,利用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市場化手段,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
建立長江保護的頂層機構。按照流域監管體制改革方案的要求,改革管理和監督體制,設立協調性議事機構——長江保護委員會,辦事機構設在生態環境部,同時設立單列的綜合執法監察機構和監測機構。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為防止部門監管分割和國家投資的重復化,提升分類監管的綜合績效,在立法中應當明確組建長江流域綜合執法隊伍,開展包括水資源、水污染、水生態、水運輸、礦產資源開采等方面的綜合執法,統籌開展長江水量、泥沙、水生態、水環境的綜合監測。
建立多元化監督體系。完善人大監督制度,明確政府、檢察院、法院應定期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專門匯報長江綜合保護情況,建立政協民主監督機制,強化社會公眾監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建議,建立綠色發展企業保障機制 制造業要植入更多的綠色基因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但資源環境問題仍較為突出。深耕制造業30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天任建議建立綠色發展企業保障機制,維護綠色制造實體企業合法權益。[詳細] -
湖北醫廢危廢處置監管將全面提檔升級
今年兩會期間,“加快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的短板,加強醫療垃圾管理”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問題。[詳細] -
全國政協委員多杰熱旦:支持、推動青海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副主席多杰熱旦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呼吁:持續支持、推動青海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詳細]
- 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建議,建立綠色發展企業保障機制 制造業要植入更多的綠色基因
- 湖北醫廢危廢處置監管將全面提檔升級
- 全國政協委員多杰熱旦:支持、推動青海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
- 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設立耕地質量保護紅線
-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抓緊制定行動計劃 保護和完善產業鏈
- 致公黨中央建議:加強煤炭礦區總體規劃環評管理
-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談服務高質量發展 “一粒米是谷物,做成飯才是糧食”
- 全國人大代表程寒飛:水生態修復需要長期調理順應自然
- 全國人大代表談用多種方式助力高質量發展 治蜀興川之路越走越寬
-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呂文艷談復工復產 以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湖北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