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長效機制
今年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收官之年,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成效。而在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中,農業面源污染一直是痛點、難點之一。如何扼住農業面源污染源頭、推進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農工黨中央近日向全國政協提交相關提案,為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建言獻策。
農業面源污染是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的突出短板
據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農業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國污染物排放量中占較大比重。農業面源污染的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排放分別達到1324萬噸、270萬噸和28萬噸,占全國排放量的43%、57%和67%。據有關部門測算,近年來,我國每年產生畜禽糞污38億噸,綜合利用率不到60%;化肥每年使用量約為5600萬噸,單位面積使用強度遠超國際公認化肥安全使用上限。這對我國的水氣土污染防治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近年來,各級各部門多方協力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例如,長江經濟帶中西部多個省份以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重點,積極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其中,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積極探索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模式,改造傳統池塘,實施小池養魚、大塘養水,將大量的飼料殘渣、魚類糞便等污染物分離出來,有效減少了養殖污水排放。
湖北省安陸市探索形成農田尾水生態凈化模式,在3個鄉鎮5個村建設2萬多米農田生態溝渠和生態塘、生態濕地等項目,輻射農田面積1.6萬畝,對農田退水進行凈化。經中科院專家實地踏勘分析,安陸市項目區農田氮磷外排減少50%以上。
但從總體來看,目前的情況并不樂觀。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作為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的短板之一,并就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加強農膜污染治理、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等多方面做出明確要求??梢?,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農工黨中央就加大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提交提案
記者近日了解到,今年農工黨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的提案中,包括《關于加大面源污染治理 提升農村生態環境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對農業面源污染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提案》認為,隨著農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生產中使用化肥、農藥、地膜及畜禽糞便、秸稈焚燒等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原因主要有農業生產者環保意識弱、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低、畜禽糞污治理工作難度大、生態種植技術推廣力度小、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滯后等。為此,《提案》提出相關建議。
多方聯動,建立污染治理長效機制。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的認識。形成協調機制,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強化財政投入,完善落實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將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環保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引導生產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監督檢查,建立健全檢查和督查考核機制,定期組織開展農村面源防治工作督查。
注重科技,強化農田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加大禁止焚燒秸稈監管力度,積極開展秸稈飼料、秸稈能源、秸稈肥料、秸稈食用菌等多渠道綜合利用試點示范與推廣。在重點區域開展農田殘膜回收區域性示范,完善農田廢棄物回收和集中處理體系。科學布局農田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秸稈和尾菜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利用示范點或示范企業。建立殘膜回收制度,出臺優惠政策,扶持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發展,鼓勵回收企業在鄉村設立廢舊農膜回收網點,大力推廣使用新型聚酯生物降解地膜。
強化指導,從嚴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引導廣大農民科學用藥、合理施肥、慎用激素。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加大有機肥推廣力度,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加大推進統防統治,推廣生物農藥和高效低風險農藥。嚴格化肥農藥監管,在重要水源保護區制訂并執行限定性的農業生產技術標準,嚴格規定施肥量和施肥時間、品種及方式,切實加強農藥生產、銷售與使用的有效管理與監督。
合理規劃,切實減輕養殖業帶來的污染。合理調整畜禽養殖業布局,科學劃定禁養區,建立持續、高效、生態平衡的規模化畜禽養殖生產體系,嚴格管控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排放。推廣干濕分離厭氧處理技術,加強糞便無公害化治理。加快畜禽糞污治理工作,對畜禽專業戶和散養戶加強項目推動,規?;B殖場要全面實施排污許可、排污申報和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推廣優質魚、蝦、蟹、鱉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模式,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鼓勵開展循環流水養殖。
加大投入,加快建設鄉鎮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通過前期建設資本金、融資支持,以及建成后安排運營補貼等多種支持方式,加大農村生活垃圾設施建設和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建立城鄉一體化環境衛生管理機制,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抓好農村生產、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合力打造示范樣板,發揮示范效應,推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