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醫共體邁出“整合醫療”步伐
自2018年以來,浙江省寧波市把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要抓手和深化縣域綜合醫改的重要平臺,創新打造市縣兩級聯動共建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構建上下聯動機制
2019年11月,寧波市第九醫院(江北區人民醫院)醫療健康集團洪塘院區(江北區洪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保科科長龔亞麗,通過醫共體集團內的競聘,成為集團總院公共衛生科副科長,實現了自己事業上的一次跨越。
“在醫共體建設前,社區醫生想要競聘到上級醫院擔任中層干部,基本不可能。”寧波市第九醫院醫療健康集團院長姜建帥介紹,醫共體建設全面實施后,各區縣市按照“統一設置崗位、統一公開招聘、統一崗位競聘、統一人員使用”的要求,對醫共體牽頭醫院和各成員單位的所有人員實行統籌管理,以醫共體名義組織公開招聘。
姜建帥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寧波市第一醫院副院長。2019年6月,寧波市衛生健康委、財政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市縣聯動、助力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意見》,通過全面托管、專科托管、組建專科聯盟等多種形式,實現市級醫院優質資源下沉覆蓋所有區縣市。明確由10家市級醫院全面托管16家縣域醫共體,專科托管17家縣域醫共體。截至2019年12月底,共有312名市級醫院管理、臨床、護理專家常駐縣級醫院工作。姜建帥就是其中之一。
“市縣聯動”了,“縣域聯動”也得跟上去。寧波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寧波市在統籌醫共體建設上,著力推進縣鄉醫療衛生資源一體化整合。“全市9個區縣市、30家縣級醫院和123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整合成為25個醫共體,每個醫共體只保留一個法人;25個醫共體均制定了醫共體章程,實行規章制度、技術規范、質量管理、信息系統、采購配送、后勤服務等統一管理。另外,各區縣市均建立了醫共體管理委員會,統籌履行對醫共體的規劃、投入和監管等職責。”
除此之外,在醫共體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上,該市進行了集約化完善。“目前,全市建立縣域影像診斷、心電診斷、醫學檢驗、病理診斷、消毒供應等資源共享中心45個,積極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各醫共體內部設置醫共體服務中心、檢查預約中心、入院準備中心,統籌調配使用大型醫用設備、號源、床位等服務要素等。”該負責人說。
用共同利益打通層級障礙
前不久,記者在寧波市余姚市鳳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該中心負責人尹歡招介紹,該中心歸屬于余姚市中醫院醫共體。余姚是寧波首個開展醫共體試點的縣級市,試點已經開展兩年多了。
寧波市實行醫共體的一個重要思路,是讓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形成利益共同體,把醫保費用打包支付作為目標考核基礎,鼓勵區域內的醫共體用更少的成本滿足當地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遏制上級醫療機構虹吸基層患者的沖動。
為了讓醫療費用更可控,寧波的醫共體還開展了一項大膽嘗試:讓考核合格的基層優秀全科醫生到縣級醫院參與全科門診,以此增強基層全科醫生的品牌吸引力,讓群眾相信能在縣里大醫院坐診的全科醫生一定是有本事的醫生。這有利于把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患者從縣級醫院引導到基層就診,用更合適的成本來合理解決群眾的醫療需求。
尹歡招告訴記者,在開展醫共體建設后,她所在中心的門診量比醫共體實施前增加了13%,機構營收提高了30%。但服務量和收入增加帶來的問題是醫保額度出現嚴重不足。對此,當地建立了醫共體內醫保額度統籌制度,各成員單位拿出10%的額度,用于同一醫共體內統籌。
與一些地方采取松散結構的醫共體不同,寧波市的醫共體從試點工作啟動便定下了緊密型的路線。寧波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走的是“整合醫療”方向。寧波市醫保局牽頭出臺了《推進縣域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方案》,啟動醫共體支付方式改革,實施總額預算管理,按照全省統一的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及其付費點數計算辦法,開展寧波市入組疾病基準點數測算,建立“結余留用、超支分擔”的責任共擔機制。醫共體醫保年度費用統算出現結余或超支的,由醫共體按一定比例留用或分擔。
“這樣做,一方面提高了醫保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激勵基層提供更多醫療服務。”該負責人說。
強基層讓患者留得住
家住洪塘街道姚江社區79歲的徐阿姨,因患有高血壓、長期反復便秘等健康問題,近日來到家門口的洪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專科聯合門診接受診療。自從2019年7月寧波市第九醫院醫療健康集團在這里成立全—專科聯合門診后,徐阿姨就再也不用在洪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寧波市第九醫院專科門診來回跑了。“在這里可以得到九院專家和家庭醫生的雙重服務,還能享受基層優惠的醫保政策,比以前方便多了。”
姜建帥介紹,這樣的服務模式優勢明顯:全科醫生對病人情況熟悉,專科專家通過現場教學,可以讓全科醫生對于專科疾病的診療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患者省錢、省力還可以獲得更優的服務。“目前,包括洪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內,寧波市第九醫院醫療健康集團內的8家成員單位已經實現全—專科聯合門診全覆蓋。”
而這僅僅是寧波市醫共體建設“強基層”的一個縮影。寧波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真正成為老百姓的健康守門人,寧波市結合各醫共體成員單位現有醫療資源優勢,圍繞“一院一品”實施基層特色專科建設。山區、海島等偏遠地區,通過駐村醫生、巡回醫療、流動醫療等形式實現醫療服務全覆蓋。“象山縣建成縣第一人民醫院醫健集團丹城分院兒科、臺胞醫院醫健集團石浦分院眼科和中醫科、縣中醫院醫健集團西周分院中醫科和骨科等5個縣級基層重點專科;推進醫共體建設‘出海上島’,增強海島醫療服務能力,群眾就醫滿意度高達98%。奉化區開展山區流動醫療服務隊建設,選派高血壓、糖尿病等專家每月上門巡診,通過醫保移動支付,實現了即時結算。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有98.6%能開展手術治療,40.3%的中心衛生院提供住院服務。”
90%大病不出縣,提升牽頭醫院綜合能力也是關鍵。寧波市進一步強化縣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中醫診療中心和慢病管理中心建設。加強滬杭甬等地學科合作共建,推進重點學科、專科和專病中心發展。“比如,慈溪市以醫共體為單位成立肺部腫瘤預防與診療中心,突出預防和治療并重,為患者提供優化診療方案和優質醫療服務;象山縣3家醫共體的牽頭醫院積極同上海、杭州、寧波等地的三甲醫院建立合作,目前已成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象山內鏡診療技術合作基地等7個技術診療中心,引入設立名醫工作站20個,采用新技術、新項目50余項,填補縣內空白。”該負責人說,2019年度,全市縣域就診率和基層就診率分別達到91.06%和65.88%,均創歷年新高。
能力建設是未來重點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發現醫共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寧波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一是各區域發展還不太平衡;二是從體系建設來看,還能做得更加實;三是從成效來看,能力不夠的狀況有所改觀,但還不夠顯著,距離分級診療的要求還有差距。”
“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醫共體管理委員會的規劃、協調、統籌和考評作用;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包括加強牽頭醫院管理和服務能力,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推動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將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與促進、婦幼健康、精神衛生等服務主動融入醫共體建設,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打造‘醫防康養’一體化服務模式。目標是真正實現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共同成為縣域‘健康共同體’。”該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