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安就讀京籍疏解人員子女可回京中高考
昨日(20日),雄安新區召開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落實情況新聞發布會。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會上獲悉,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出臺后,在雄安新區迅速落地生效,目前,各項任務均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疏解人員保障全面加強 京籍人員子女可回京中高考
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丁曉龍介紹,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涉及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各個方面,雄安新區持續加大資源投入,細化實化政策措施,疏解人員保障得到了全方面加強。
疏解人員子女教育方面,雄安新區高標準布局優質教育資源,新開辦各類學校41所,包括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援建的雄安北海幼兒園、雄安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雄安校區均已順利開學,可為疏解人員子女提供便捷優質的教育服務。全方位做好轉學服務保障,在就讀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優先保障到北京市援建援助的學校就學,無居住證和落戶限制要求;在普通高中階段,按與原就讀普通高中等級相當的原則保障孩子入學;在雄安新區就讀的京籍疏解人員子女可回北京市享受義務教育及中高考政策。
疏解人員醫療保障方面,雄安新區做強醫療服務,北京市援建的雄安宣武醫院(一期)已開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已開工建設。做優醫保待遇,建立起職工基本醫保和補充醫保制度,實現三級醫院住院報銷、職工大病報銷水平與北京相當,門診報銷水平優于北京,醫保目錄報銷范圍比北京更廣。
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集聚 100億基金鼓勵產業投資
一攬子政策發布后,雄安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其中,科技創新政策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據介紹,雄安新區構建“四個三”科技創新體系,制定出臺《河北雄安新區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12個科技創新支持政策。持續完善自貿試驗區外資跨境流動政策體系,鼓勵外資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組織國內企業參與對外技術合作研發。設立100億雄安產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雄安央企疏解基金等,推動成立5億種子基金、10億天使基金、10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為各類企業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
同時,創新載體平臺建設不斷“加速”。河北雄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獲省政府批復同意,正在申報國家級高新區。空天飛行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掛牌。建立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中關村科技園、軟創街區等10余個創新平臺載體,掛牌16個特色主題樓宇。建成投用雄安新區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科技成果交易和轉化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科技創新生態也在不斷優化。雄安新區實施“雄安新區科技創新專項”,支持疏解高校和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科研攻關;籌建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深入推進衛星互聯網和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實現“空天地”一體、“通導遙”融合;大力培育創新主體,2023年,雄安新區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入庫323家、較上年增長47%,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04家、較上年增長206%,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875家、較上年增長49%;“專精特新”企業78家、較上年增長90.2%,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
京雄兩地社保卡“一卡通用” 企業跨省市“一鍵遷移”
為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雄安新區積極對接北京市政務服務部門,聯合印發了《推進“北京+雄安”政務服務同城化實施方案》,目前已發布兩批次107項京雄政務服務同城化事項清單,涉及教師、醫護人員、注冊建筑師等資質資格互認、社保及公積金轉移接續等相關業務,通過政策創新、業務協同、數據共享,實現了“北京的事雄安能辦、雄安的事北京能辦”。
北青報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當前京雄兩地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用”、企業跨省市“一鍵遷移”等“同城化”場景已十分成熟。持“雄安一卡通”在京津冀醫保定點機構就醫可實現醫保實時結算,在京津雄三地乘坐公共交通享受“同城待遇”,在京雄圖書館能“同城借閱”。企業遷移無需往返京雄兩地,無需到遷入地相關部門現場遞交材料,僅需在線上填寫相關信息,即可完成跨省遷移。
人才激勵政策進一步完善 去年以來創新創業人才增3萬余人
雄安新區的人才激勵政策在進一步完善。目前雄安“1+N”人才政策體系更加完備,出臺“雄才十六條”,對高端人才實行“特崗特薪”,為創新人才提供了資金支持、工作便利、生活服務等各方面保障,為創新平臺、創新應用場景落地新區持續賦能。2023年以來,雄安新區新增創新創業人才3萬余人,發放雄才卡10481張,100多位兩院院士、2000名高層次人才、2萬余名大學生到新區交流訪問。2023年11月1日起,雄安新區行政區劃代碼133100正式應用于戶籍管理工作。
丁曉龍介紹,下一步,雄安新區將推動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成效進一步擴大,不斷完善疏解配套政策體系,加快首批疏解項目建設,全力做好第二批疏解項目承接保障,持續引進符合雄安新區發展定位的市場化疏解項目,加快聚集“功能”要素;匯聚優質創新資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雄安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動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落地,探索開展新型研發機構事業單位設立工作,加快集聚“創新”要素;用足用好“雄才十六條”,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六鏈”融合發展,集聚“人才”要素,加快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新時代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昨日(20日),雄安新區召開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落實情況新聞發布會。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會上獲悉,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出臺后,在雄安新區迅速落地生效,目前,各項任務均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疏解人員保障全面加強 京籍人員子女可回京中高考
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丁曉龍介紹,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涉及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各個方面,雄安新區持續加大資源投入,細化實化政策措施,疏解人員保障得到了全方面加強。
疏解人員子女教育方面,雄安新區高標準布局優質教育資源,新開辦各類學校41所,包括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援建的雄安北海幼兒園、雄安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雄安校區均已順利開學,可為疏解人員子女提供便捷優質的教育服務。全方位做好轉學服務保障,在就讀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優先保障到北京市援建援助的學校就學,無居住證和落戶限制要求;在普通高中階段,按與原就讀普通高中等級相當的原則保障孩子入學;在雄安新區就讀的京籍疏解人員子女可回北京市享受義務教育及中高考政策。
疏解人員醫療保障方面,雄安新區做強醫療服務,北京市援建的雄安宣武醫院(一期)已開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已開工建設。做優醫保待遇,建立起職工基本醫保和補充醫保制度,實現三級醫院住院報銷、職工大病報銷水平與北京相當,門診報銷水平優于北京,醫保目錄報銷范圍比北京更廣。
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集聚 100億基金鼓勵產業投資
一攬子政策發布后,雄安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其中,科技創新政策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據介紹,雄安新區構建“四個三”科技創新體系,制定出臺《河北雄安新區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12個科技創新支持政策。持續完善自貿試驗區外資跨境流動政策體系,鼓勵外資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組織國內企業參與對外技術合作研發。設立100億雄安產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雄安央企疏解基金等,推動成立5億種子基金、10億天使基金、10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為各類企業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
同時,創新載體平臺建設不斷“加速”。河北雄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獲省政府批復同意,正在申報國家級高新區。空天飛行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掛牌。建立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中關村科技園、軟創街區等10余個創新平臺載體,掛牌16個特色主題樓宇。建成投用雄安新區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科技成果交易和轉化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科技創新生態也在不斷優化。雄安新區實施“雄安新區科技創新專項”,支持疏解高校和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科研攻關;籌建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深入推進衛星互聯網和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實現“空天地”一體、“通導遙”融合;大力培育創新主體,2023年,雄安新區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入庫323家、較上年增長47%,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04家、較上年增長206%,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875家、較上年增長49%;“專精特新”企業78家、較上年增長90.2%,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
京雄兩地社保卡“一卡通用” 企業跨省市“一鍵遷移”
為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雄安新區積極對接北京市政務服務部門,聯合印發了《推進“北京+雄安”政務服務同城化實施方案》,目前已發布兩批次107項京雄政務服務同城化事項清單,涉及教師、醫護人員、注冊建筑師等資質資格互認、社保及公積金轉移接續等相關業務,通過政策創新、業務協同、數據共享,實現了“北京的事雄安能辦、雄安的事北京能辦”。
北青報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當前京雄兩地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用”、企業跨省市“一鍵遷移”等“同城化”場景已十分成熟。持“雄安一卡通”在京津冀醫保定點機構就醫可實現醫保實時結算,在京津雄三地乘坐公共交通享受“同城待遇”,在京雄圖書館能“同城借閱”。企業遷移無需往返京雄兩地,無需到遷入地相關部門現場遞交材料,僅需在線上填寫相關信息,即可完成跨省遷移。
人才激勵政策進一步完善 去年以來創新創業人才增3萬余人
雄安新區的人才激勵政策在進一步完善。目前雄安“1+N”人才政策體系更加完備,出臺“雄才十六條”,對高端人才實行“特崗特薪”,為創新人才提供了資金支持、工作便利、生活服務等各方面保障,為創新平臺、創新應用場景落地新區持續賦能。2023年以來,雄安新區新增創新創業人才3萬余人,發放雄才卡10481張,100多位兩院院士、2000名高層次人才、2萬余名大學生到新區交流訪問。2023年11月1日起,雄安新區行政區劃代碼133100正式應用于戶籍管理工作。
丁曉龍介紹,下一步,雄安新區將推動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成效進一步擴大,不斷完善疏解配套政策體系,加快首批疏解項目建設,全力做好第二批疏解項目承接保障,持續引進符合雄安新區發展定位的市場化疏解項目,加快聚集“功能”要素;匯聚優質創新資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雄安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動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落地,探索開展新型研發機構事業單位設立工作,加快集聚“創新”要素;用足用好“雄才十六條”,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六鏈”融合發展,集聚“人才”要素,加快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新時代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