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萬億元 折射出哪些創新發展新趨勢?
央廣網北京9月19日消息(記者盧海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國家統計局9月18日發布《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萬億元。
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30782.9億元,比上年增加2826.6億元,增長10.1%。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占領表示,反映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顯著。“研發經費是創新最基礎的動力,在研發方面的經費投入保證一定的總金額以及增速,創新才有基本的支持,為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和產業技術能力的提升創造必要條件。”
國際上通常采用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來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與核心競爭力。2022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為2.54%,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投入強度水平在世界上位列第13位。
《公報》數據顯示,2022年,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三大主體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分別為23878.6億元、3814.4億元和2412.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2.6%和10.6%。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認為,研發投入結構優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從活動主體來看,企業占了大頭,四分之三以上的經費投入是由企業貢獻的,說明研發投入更加貼近市場,更加貼近消費者,研發成果的市場轉化效果也會更好。”
分產業部門看,高技術制造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為6507.7億元,投入強度為2.9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張海冰分析,從中折射出我國產業創新勢頭足,逐漸向中高端價值鏈攀升的趨勢。“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光伏電池等我們身邊出現的新產品,都是高技術制造業研發轉化成產品的結果。作為一種新供給,需求創造能力強、市場反饋好、利潤高,進一步刺激了高技術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的上升。”
《公報》數據還顯示,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2022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11128.4億元,比上年增加361.7億元。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表示,國家財政科技支出有力保障了基礎研究等資金需求。“企業研發是有針對性的,主要針對自己企業的產品,有一些基礎性的科研不能直接跟產品掛鉤,但是未來產品需要這些科技。通過財政撥款,對整個國家的科技創新給予支持。”
趙占領也認為:“基礎研究需要有長期的、巨額的資金投入,我們國家的基礎研究規模已經列到全世界第二位,為應用研究和實驗發展的進步提供堅實基礎。”
推動研發投入由“大”到“強”,政府、企業、高校分別可以有哪些作為?張海冰認為,各方要形成科技創新合力,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場。“政府要為研發活動創造更好的環境,讓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成市場化產品。企業不僅要增強科研實力,也要增強研發與市場營銷相結合的實力,研發與生產相結合的實力。在高校方面,要鼓勵科研人員既當教授也當創業者,既做博士也做產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