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高、氣質好”: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如何華麗轉身?
央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記者夏青)特別策劃《2023“中央一號文件”解讀》,今天播出第五篇——“顏值高、氣質好”: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如何華麗轉身?
美麗花海與山水湖泊相融,小橋、流水、涼亭等嶺南特色景觀錯落有致,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馬嶺村的高顏值吸引了不少游人。
游客:我覺得這里是一個非常適合放松的地方,好像小時候去春游一樣。
顏值高了,客流來了,民宿、餐飲、集市都有了,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幸福。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什么是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簡單說,就是顏值高還不夠。
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說:“從美麗鄉村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突出強調鄉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出了具體部署,重點是硬件、軟件兩手抓。”
硬件建設,就是要逐步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
具體怎么做?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司長何斌說:“一是圍繞提升人居環境舒適度,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上持續加力;二是圍繞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備度,持續加強鄉村的房、水、電、路、氣等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不過,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看來,“和美鄉村”的重點在“和”。
李國祥表示:“美麗鄉村,可能更強調的是自然美、環境美。和美,除了強調自然環境美麗之外,還強調鄉村的和諧,實際上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更加融洽、更加順心。”
“和”怎么實現?關鍵看軟件。劉煥鑫說了兩個方面。
“一是整合載體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把積分制、清單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整合起來,把各部門的力量統籌起來,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二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從農民需要出發,從農民喜好著手,增加富有農耕農趣農味、體現和諧和順和美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通過制定規范、強化村規民約、黨員干部帶頭示范等方式,狠剎不良風氣,努力成風化俗。”劉煥鑫說。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激發內生動力,湖南婁底新化縣的油溪橋村先走了一步。從2008年開始,油溪橋村探索創立并施行的村級事務積分管理制度,讓一個曾經“懶散窮賭”兼備的省級特困村,蛻變成如今集特色旅游項目與高質量農產品于一體,又同時具備文明鄉風的旅游休閑村。
油溪橋村村支書彭育晚說:“我們的積分制主要以分數的形式,對村民參與村莊發展建設所占用的山頭、林地,參與村莊建設所需要的勞動力,對村里制定的村規民約條款的遵守情況,進行了相應的量化。就是說做好事有錢分,做好人也有錢分。”
此外,彭育晚介紹,積分制極大地調動了村民對各項事務、村莊建設的全方位參與,對村民的習慣、文明養成有了很大的轉變,真正讓村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物質方面應有的回報,而且在精神層面,懂得怎樣才能夠讓自己過得更有尊嚴。
對于積分制的效果,74歲的油溪橋村戴家班組村民蘇術初有切身體會。
蘇術初說:“實施積分制以后,越干越有勁了,因為我們干好的每一件事都變成了資金,都有了豐厚的回報。”
好的經驗要推廣。2018年油溪橋村積分制被選入首批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并排在第一位。為了更好推廣,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牽頭,籌備實施“耕耘者”振興計劃,把油溪橋村村級事務積分制管理模式開發成了積分制管理軟件,并建立了“為村耕耘者”村級事務積分制管理平臺。“為村耕耘者”項目負責人陳圓圓說,目前,已經有3700多個村子加入這個平臺。
陳圓圓:第一期舉辦的培訓是面向四川德陽廣漢市的鄉村治理骨干班的培訓,他們到油溪橋村研學之后,回去就在全市進行了推廣,其中有一個搖亭社區的村支書,叫令狐世均,當時也去了油溪橋村,他回去以后就把這個方法和工具用起來了,體現出了很可喜的變化。
提升了治理水平,留住了鄉風鄉韻。
顏值高、氣質好的鄉村才會吸引更多人。李國祥說:“因為畢竟農民是鄉村建設的主體,建設美麗鄉村,把環境整治好,吸引外面的游客,促進產業發展,這是農民期待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