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門通報2022年生態環境違法典型案件 超標排放車一年被罰7次仍上路
同一車輛7次超標“帶病上路”,相關責任人被處2萬元罰款;企業持證卻不按證排污,多項污染物同時超標;汽車銷售企業違法銷售非環保目錄車型,被沒收違法所得21萬余元……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15日通報2022年生態環境違法典型案件。
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一些企業和個人對違法行為抱有僥幸心理,結果被處罰。2021年12月,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發現房山區某企業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傳輸數據異常。經調查,該單位2021年8月18日至11月15日連續90日內,自動監測數據傳輸有效率僅為78.84%,未達到90%以上的規定。根據相關規定,2022年3月16日,市生態環境局責令該單位10日內改正,處2萬元罰款。
2021年12月,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門頭溝區某汽車銷售企業進行執法檢查,檢查發現其在北京地區銷售的一款車型未在北京市環保排放標準車型目錄內。2022年12月3日,根據相關規定,市生態環境局沒收該單位違法所得21.5575萬元。
2022年10月,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順義區某企業進行執法檢查,該單位車輛主要用于向本市各商業網點運送貨物。2021年,該單位車牌號為京MAW105的廂式貨車因不符合排放標準受到7次罰款處罰。袁某負責車輛管理和日常檢查維護工作,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市生態環境局對袁某處2萬元罰款。生態環境執法人員表示,道路運輸、環衛、郵政、快遞、出租車等用車大戶尤其是企業負責人,不僅要知法、懂法,更要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守法。
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總隊總隊長趙志威介紹,2022年,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在執法中,活用“加減乘除”法,持續提升綜合執法效能。“加法”即主動上門檢查,一次進門、全面“體檢”,精準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減法”就是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推行服務型執法,為守法企業減負;“乘法”是探索“智慧執法”模式,借力大數據發現排查問題,強化熱點網格、自動監控、遙感、走航監測等科技手段支撐,使得執法效能大幅躍升;“除法”是除疑難雜癥、解污染擾民難題,持續從源頭化解,“誰執法誰普法”,以案釋法,引導排污單位自覺守法。
據統計,2022年,本市查處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1.53萬起,生態環境行政處罰1.02億元,實施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等案件298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