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試行存量房“連環單”并行辦理,專家:有助提高市場交易效率
央廣網北京9月23日消息(記者門庭婷)為提高存量房屋交易效率,支持購房家庭合理住房需求,9月23日,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試行存量房交易“連環單”業務并行辦理的通知。
通知顯示,“連環單”是指在同一時期內,購房家庭先出售名下住房,再次購買住房的交易業務。“連環單”業務并行辦理是指優化購房資格核驗規則(完成賣出合同網上簽約的房屋不計賣出房屋家庭房產套數),將原需按順序先后辦理的房屋賣出、買入業務調整為并行辦理,以提高房屋交易效率、降低購房成本。
試行期間,申請“連環單”業務的購房家庭應符合以下條件:有同時出售名下住房、購買本市存量住房需求;出售原住房后,具有本市商品住房購房資格。
縮短交易周期,北京試行“連環單”并行辦理
對于此次推出的新政,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徐躍進表示,按過去的做法,“連環單”家庭一般要在賣出名下住房并辦理轉移登記后,才能騰出資格購買下一處住房,交易周期較長。實行并行處理后,優化了購房資格核驗操作,可以有效縮短“連環單”的交易周期。
從操作流程來看,“連環單”要落實共同申請制度。“連環單”家庭與賣出方、買入方(向“連環單”家庭出售房屋的一方稱為賣出方,購買“連環單”家庭房屋的一方稱為買入方)達成交易意向,就辦理“連環單”業務達成一致意見,共同向提供經紀服務的經紀機構提出“連環單”業務申請。
同時,買入方購房資格核驗通過后,“連環單”家庭通過“服務平臺”完成賣出房屋的網上簽約手續,同步提交購房資格核驗申請。“連環單”家庭已簽訂合同(賣出)網上簽約未轉移登記的房產,購房資格審核時不計入名下房產套數。
此外,“連環單”家庭賣出、買入房屋可同時申請辦理購房貸款、納稅及不動產登記業務。不動產登記部門根據網上簽約時間,順序辦理賣出、買入房屋的不動產登記。在資審、網簽、登記過程中,如“連環單”購買方未通過購房資格核驗的,依《承諾書》約定,“連環單”業務進程終止。
北京鏈家研究院院長高原分析稱:“相較傳統模式,并行辦理首先是有助于提升效率,從交易實際來看,我們預計僅在交易環節即可節約10個自然日左右時間,若考慮到置換配對更便利、流程更明確等優勢,可能為購房者節約1個月以上時間;二是風險更低,由于交易周期縮短,使得全鏈條的交易不確定性更低,此外政策設計了退出流程,如果連環交易中后一單的交易失敗對前一單不產生直接沖擊,有助于風險控制;三是成本更低,同樣由于交易周期的縮短,所以置換業主需要承擔的過橋資金成本或過渡期租房成本也相應更低。”
市場運轉更加依賴二手房置換改善的鏈條
北京房地產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步入存量時代,二手房市場的運轉效率會直接影響整體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根據中指監測數據,2021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米,顯著高于新房的1010萬平方米。同時,由于購房成本較高,市場中“連環單”很多,市場運轉更加依賴二手房置換改善的鏈條。
對于“連環單”政策的推出,高原表示,該模式是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升的結果,也是北京市優化市場營商環境、提高存量房交易效率的有效舉措。目前來看,北京市住房市場交易改善置業需求約占到全市場交易的70%左右,在此背景下,“買一賣一”已成為北京市居民房屋交易的主要方式。但通常來說,由于牽涉兩單獨立交易,傳統交易模式周期較長、成本較重,也會由于不確定性的增加帶來不可控風險。
徐躍進也提到,實行“連環單”業務并行辦理,可以有效提高二手房交易效率,暢通二手房置換改善鏈條,提高房地產市場活力。此政策的主要效用在于縮短交易時間,對市場供需的影響或較為有限。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僅將“A家庭←B家庭←C家庭”涉及三方家庭的連環單業務納入試行范圍,涉及新房的“新房←B家庭←C家庭”鏈條暫不試用。
整體來看,高原認為,此輪交易流程變化是北京市在堅持“房住不炒”整體定位基礎上、堅持防風險強監管的同時,為改善消費者購房體驗和提升交易效率做出的有益探索,也屬于全國首次,可能引發其他城市的跟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