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tibet.cn
    home

    沙坡頭 千年古瓷窯火新

    發布時間: 2025-06-26 09:23:00 來源: 人民日報

      年輕的城市與古老的黃河相視

      沙坡頭 千年古瓷窯火新

      城事

      一簇橙紅窯火在鐵皮爐膛中跳躍,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品衛文創園負責人姚思杰半蹲在窯口,屏息凝神。開爐,“成了!”他低呼一聲。茶盞上一道金絲鐵線裂紋在釉面舒展,蜿蜒如黃河古道。

      黃河如帶,在騰格里沙漠的臂彎里折出一道金色的“U”形長弧,將沙坡頭區攬入懷中。這是座年輕的城市,2004年原中衛縣撤縣設市,2016年8月,沙坡頭區正式以市轄區獨立運轉。

      年輕的城市與數千年的黃河文明相視,該如何回望自己的文化記憶?

      為黃河古瓷尋找新的生長點

      沙坡頭區常樂鎮下河沿,又名老窯溝。5年前,姚思杰來到這座黃河畔的古窯址,找尋破碎的瓷片。

      “黃河水攜來的泥沙富含高嶺土和石英,經年沉積形成獨特的‘膠泥層’,加上沙漠釉料與煤炭資源,傍河而建的瓷窯曾借水路將瓷器銷往各地。”翻閱縣志,姚思杰逐漸了解沙坡頭自古以來作為制瓷重鎮的過往。

      “每件古瓷都承載著黃河文化的記憶。”姚思杰指向一片廢墟,“這里原來到處都是陶瓷作坊,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窯址。可古瓷燒造技藝隨著時光逐漸模糊,如果我們這代人不主動保護,很可能面臨失傳。”

      決心傳承黃河古瓷,姚思杰同輾轉尋訪到的老制瓷人李成仁一道,組建制作團隊,復刻揉泥、拉坯、修坯等18道古法工藝。“光黃河泥就得淘洗7次,去除里面的砂礫。”姚思杰說,經過多年的實地調查,團隊在黃河灘涂20余處取樣點中,最終鎖定了常樂鎮一段古河床的紫紅色黏土,作為黃河古瓷生坯捏制的最佳原料。

      泥坯在手藝人的指尖生長,成為茶盞、執壺等各式器型;窯火躍動中,黃河泥在1280攝氏度高溫下迸發出“窯變”奇觀……如今,在品衛文創園內,黃河古瓷12類器型年產量逾萬件,30%通過跨境電商銷往海外,千年窯火得以活態延續。

      讓非遺“活”成年輕人喜歡的樣子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復原技藝,更要讓古瓷走進現代生活。”青年設計師孫晨的工位上,貼著一幅黃河河道衛星地圖。黃河的蜿蜒形態與鏨刻工藝結合,被轉化為茶器上的浮雕紋飾,由他設計的“九曲紋”系列古瓷茶具,單款年銷售額突破10萬元,在中國旅游商品大賽中獲獎。

      孫晨這樣的年輕人正成為非遺創新的主力。品衛文創園內,數字直播間每日開播,單場觀看超萬人次;研學課程已吸引5000多名學生前來,體驗親手捏制黃河泥陶器。“每年秋天,我們舉辦‘黃河手造節’,集結黃河流域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行技藝展演。”姚思杰說。

      更多新技術被應用于非遺傳承。3D掃描儀對準西夏瓷片,數字建模還原器皿的弧度;激光雕刻機在泥坯上鏤刻出大麥地巖畫圖案;利用增強現實技術,游客用手機對準瓷盤,便能看見黃河波濤從釉面奔涌而出。品衛文創園的“青年創新工坊”內,年輕力量正重塑著文化傳播的生態。

      “老手藝需要新表達,讓非遺‘活’成年輕人喜歡的樣子。”主播王薇舉著手機在窯爐間穿梭,向觀眾展示黃河泥從淘洗到成瓷的全過程,彈幕中“最愛老手藝”的留言不斷。姚思杰介紹,“接下來,團隊還想開發系列盲盒,比如用微型陶罐封存黃河泥沙,埋上瓷片,消費者可以親手體驗挖掘文物的樂趣。”

      創造風景之外的文化體驗感

      沙坡頭旅游景區的非遺工坊內,游客李天雪正將一團黃河泥揉捏成碗坯,“素燒后能保留原泥的棕紅色,是獨一無二的黃河紀念。”

      這樣的場景,是沙坡頭區文旅融合的縮影——黃河古瓷不再只是器物,更成為串聯起“大漠、長河、星空”文旅IP的文化紐帶。

      “長期以來,寧夏的旅游主題是‘荒涼’,仿佛粗獷風景是唯一賣點。”中旅(寧夏)沙坡頭旅游景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文軍認為,“現在,賣點應該叫‘荒涼感’。在風景之外,創造更具獨特性的服務和文化體驗感,這才是最重要的旅游增值要素。”

      西北、黃河,這些元素怎樣符合游客的期待、引起游客的共鳴?帶著這樣的思考,近年來,沙坡頭區進一步挖掘黃河文化,以“黃河宿集”為重點,將古村大灣村改造為高端民宿集群。

      在黃河宿集,夯土墻、老木門與咖啡香交織,游客推開木窗,羊皮筏子載著體驗者劃過“U”形黃河灣。“在宿集體驗羊皮筏子漂流、沙漠觀星,親手燒造并帶走一件黃河古瓷茶器,成為文旅常態。”民宿大樂之野創始人吉曉祥說,2024年,黃河宿集二期項目啟動,新增的“非遺工坊”讓游客親手參與古瓷拉坯、大麥地巖畫拓印,“以前村民們賣沙棗,現在教游客制作文創,收入翻了3倍。”

      近年來,中衛市創新實施以“守護黃河根脈”為主題的傳承黃河文化基因、延續中華歷史文脈推進工程,統籌推進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工作。2024年,沙坡頭區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400萬人次,游客花費達90億元,其中文創產品占比顯著。

      黃河文化創造著更多可能。“每燒制1噸黃河古瓷,可消耗3噸清淤泥沙,昔日困擾河道的‘黃患’也能化為藝術品。”這段時間,姚思杰嘗試把騰格里的沙子燒結在古瓷上,摸起來雖然質地粗糙,卻有別樣韻味,“傳統與現代碰撞,生態與文化雙贏,現代生活也能彰顯更多母親河的文化基因。”

      

      城標

      塞上鐘鼓第一樓

      行至中衛市沙坡頭區,在黃河與沙漠相擁之處,一座巍峨古樸的樓閣屹立于城中,這便是被譽為“塞上鐘鼓第一樓”的中衛鼓樓。

      沙坡頭區原稱中衛縣,古為絲綢之路咽喉要沖,素有“沙漠水城”之稱。鼓樓始建于1631年,其形制沿襲中國傳統樓閣建筑,基座方正敦厚,樓體三重飛檐,檐角懸鈴隨風輕響,似與千年駝鈴遙相呼應。

      鼓聲震朔漠,樓影映長河。鼓樓之建,承載著戍邊衛國的壯志與商旅通衢的繁華。明清時期,此地為西北軍事要塞與商貿樞紐,樓內曾設更鼓、銅壺滴漏,晝夜輪值,維系城防秩序;樓下街市熙攘,駝隊滿載絲綢、瓷器與香料而來。

      2005年9月,鼓樓被列入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今日的鼓樓,化身城市客廳,樓內陳列絲路文物、古城舊影,講述“沙漠與黃河共生”的生態智慧;夜間流光溢彩,非遺皮影戲、枸杞文化節等,吸引八方來客。

      一座鼓樓,半部城史。它不僅是沙坡頭區的地理坐標,更凝聚著黃河兒女的共同記憶。晨鐘暮鼓間,絲路駝鈴化作時代跫音,奏響一曲跨越古今的文明長歌。(本報記者 秦瑞杰)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精品麻豆av|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午夜成人版|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国产综合内射日韩久| 日韩一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地址|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孕妇|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 久章草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全国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