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高效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實施
作者:黃志凌(中國建設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今年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延續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提出,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國務院日前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就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作出具體部署。將“設備更新”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也是應對當前市場矛盾的重要舉措。《方案》的發布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重要舉措,各項詳細的政策舉措的出臺,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
大規模設備更新將起到多方面積極效果
通過深入市場和企業調研,越來越感到,大規模推進制造業設備更新和裝備技術升級,可以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拉動投資需求,通過有效供給喚起市場潛在消費需求,增強出口競爭力。
從高質量發展角度觀察,政府主動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大技術更新投資力度,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家信心,拉動企業投資,促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一是推動裝備制造業升級改造有利于拉動投資。裝備制造業升級改造的主體是企業,可以有效避免地方政府投資引發的債務風險,既有利于總體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又有利于企業技術更新迭代,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推動裝備制造業升級改造有利于企業效益增長。比如工信部提出的傳統制造業“智改數轉”改造,可以大幅提升設備生產控制精度,減少損耗,降低成本,提高產能,增加盈利。三是推動裝備制造業升級改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提檔升級。高端裝備制造、科學儀器、機床應用等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有利于助推部分“卡脖子”行業向高端拓展。四是為研發注入更多的市場驅動力。更換及研發新設備需要大量開支,如果更換需求較小,不僅采購成本高,研發及制造商也難以盈利。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需求量會形成規模效應,大幅降低成本,并刺激新一代設備的研發生產。
從促進市場復蘇的角度來看,啟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具有顯而易見的現實意義。一是激發設備更新的潛在需求,穩定內需大盤。裝備制造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制造業脊梁的裝備制造業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就可以對整個工業甚至總體經濟起到明顯的支撐作用。
從設備更新周期角度來看,目前許多設備品類也到了需要更新的時點。生產設備的更新周期往往受到設備技術更新和資本開支的驅動。從設備技術更新角度來看,生產設備通常有5年至15年的壽命區間,在技術快速進步的條件下,生產設備的經濟壽命周期呈現加速縮短趨勢。從資本開支的角度來看,由于此次政策端的指向比較精準,不僅會增加制造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與高端化的新增產能投資,還會使得傳統資本開支長期不足的細分領域也相應加大投資,實現設備的改造升級。
推動制造型企業提質增效,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成本控制是我國制造型企業的強項,其中對于生產設備的充分利用是降低單位成本的重要舉措。但是,我國制造業中已有眾多老舊設備進入淘汰更新期,這些設備面臨的精度下降、故障率提升問題將日益顯現,尤其是隨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裝備快速迭代,性能老舊的設備會成為代際劣勢。
通過設備更新引入更先進的技術和工藝,提高生產效率、質量和可靠性,有助于企業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競爭力。設備更新改造是實現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通過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市場拉動,制造業技術水平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產品質量改善,減少維護成本,有利于制造型企業提升供給質量、創造引領需求。
助力綠色發展,提升能效和節能降碳。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門前不久印發的《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指出,通過確定能效水平、推廣節能設備、淘汰落后設備等手段,加快產品設備更新改造。我國是產品設備生產和使用大國,各類產品設備產銷量大、應用范圍廣、能源消耗高,一些設備能效水平偏低,更新改造潛力巨大。經梳理測算,我國在運主要用能產品設備保有量超過50億臺(套),年能耗量占全國能耗總量約80%,一些設備能效水平偏低,更新改造潛力巨大。
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關于統籌節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的指導意見》也提出,到2025年,通過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進一步提升高效節能產品設備市場占有率。與2021年相比,工業鍋爐、電站鍋爐平均運行熱效率分別提高5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在運高效節能電機、在運高效節能電力變壓器占比分別提高超過5個百分點和10個百分點,在用主要家用電器中高效節能產品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在運工商業制冷設備、家用制冷設備、通用照明設備中高效節能產品占比分別達到40%、60%、50%。我們認為,在本輪設備改造中,通過提升設備能效指標的要求和政策激勵,有利于強化我國產業綠色發展競爭優勢,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助力整體節能降碳目標的實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激發企業設備更新需求
調研顯示,多數企業家都認識到大規模設備更新將帶來各種好處,但也發現部分制造型企業、上市公司進行設備更新和購置的動力仍顯不足,原因包括:需求端仍然疲弱,能見度低;增加資本開支對于現金流和后續企業盈利形成壓力等。因此,接下來政策需要集中發力,激發企業的設備更新需求。
一是加強企業購置更新設備的金融支持和融資支持。近幾年,我國曾采取過專項財政貸款貼息政策,效果不錯。2022年9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擴市場需求、增發展后勁。中央財政貼息2.5個百分點,期限2年。2022年9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以政策貼息、專項再貸款的方式來支持高校院所、醫院、中小微企業等領域的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總體規模為1.7萬億。2022年9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設立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額度2000億元以上,支持金融機構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10個領域的設備更新改造提供貸款,加上中央財政貼息2.5%,當年第四季度內更新改造設備的貸款主體實際貸款成本不高于0.7%。相較于2022年集中在醫療、教育范圍,本輪設備更新的貼息支持范圍可以進行擴大。同時,我們也建議支持企業發行設備更新專項債券,豐富企業對于設備更新投資的融資渠道。
二是對符合高技術指標和能效水平的設備,給予購置補貼。產業政策應與財政政策相結合,對于采購符合高技術高能效指標的設備,各級政府可以進行購置補貼。購置補貼是最為直接的財政支持形式,對企業設備更新意愿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同時,通過設定設備的技術門檻,達到推動使用企業產生實質性提質增效、提升供給質量的效果。
三是加大設備投資的稅收優惠,抵免額度。2022年9月,財政部等部門發布《關于加大支持科技創新稅前扣除力度的公告》,公告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置的設備、器具,允許當年一次性全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并允許在稅前實行100%加計扣除。凡在2022年第四季度內具有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企業,均可適用該項政策。上市公司對于2022年四季度設備投資稅收全額抵免的歡迎程度較高,本輪設備更新支持政策亦可考慮上述方案。
四是鼓勵引導金融租賃公司支持企業設備更新。金融租賃公司可以發揮融資租賃優勢,聯動商業銀行為企業設備更新與升級提供更豐富的融資租賃產品,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不同的租賃方案,靈活安排資金運用,結合產業類別、行業特點確定融資租賃金額、期限等,適當調整金融租賃公司相關政策限制。
五是優化、簡化設備更新項目立項審批與融資條件。一些銀行提出,目前銀行技改固定資產貸款需要企業提供政府項目立項批件,而相關部門審批流程比較長,對企業設備更新積極性影響比較大。建議對于符合產業、行業發展方向,或者技術改造屬于高端制造類別的設備更新項目可取消或簡化審批手續,或者改為備案制,企業按照市場需求與發展前景自主投資融資。
六是建立設備更新交易市場,促進設備轉化與交易。由政府牽頭,調動行業協會、金融機構、中介組織搭建設備更新信息共享平臺,幫助企業了解行業內最新的設備更新技術和趨勢,對接撮合企業二手設備交易,促進仍有較高使用價值,市場接受度高的設備的流轉,既促進頭部企業及時更新高端設備,提檔升級,又有利于尚能使用的設備在市場有效流動,分檔分類不斷更新,降低成本,減少資源浪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