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季度集中開工160個重點項目
本市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 超額完成年度預期目標
北京一季度集中開工160個重點項目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需更大力度做好投資工作。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從市發改委獲悉,去年本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超額完成年度預期目標。今年一季度,本市繼續以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帶動擴大有效投資,圍繞一季度“開門紅”,全市集中推進160個投資體量較大、示范效應明顯、區域帶動性強的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今年將建成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本市將聚力做好投資工作,以高質量投資項目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比如,在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方面,本市將開工建設國道111(河防口-湯河口)出京線,實現廠通路建成通車,實施潮白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
聚焦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年,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十四五”科技設施平臺全部實現開工,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國際醫谷、昌平機器人產業園等項目,建成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新國展二期等項目。
聚焦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提升基礎設施和民生服務保障水平,今年將加快推進M101、地鐵1號線支線等軌道交通三期規劃項目,建成豐臺站交通樞紐,實施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實施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新院區項目。
聚焦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加快完善投融資機制,落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今年將推動一批項目落地,形成示范樣板,多種途徑向民間資本公開推介總投資200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研究創新政府投資支持方式,更好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一季度160個重點項目聚焦五個領域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良好開局有利于改善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對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意義重大。今年一季度,本市將以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按照市委、市政府早安排、早啟動、早調度、早見效要求,圍繞一季度“開門紅”,全市將集中推進一季度160個投資體量較大、示范效應明顯、區域帶動性強的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季度的160個項目總投資約2478億元,重點聚焦五個領域。一是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開工清華國重昌平基地、永豐實創園二期等26個現代化產業項目,總投資380億元。二是聚焦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開工軌道交通1號線支線等52個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316億元。三是聚焦城市更新行動落地,開工鐘鼓樓周邊院落申請式退租等24個城市更新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四是聚焦惠民生暖民心實事,開工保障性住房、北京京東方醫院一期、清華附小清河分校等38個民生改善項目,總投資1599億元。五是聚焦災后恢復重建和防洪能力提升,開工房山區養老服務機構水毀修復、門頭溝區鄉村公路建設等20個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總投資33億元。
以北京京東方醫院項目為例,據京東方高級副總裁、京東方醫院項目負責人張偉介紹,新醫院占地約152畝,規劃床位1500張,建設內容包括急診、門診(含發熱門診)、住院、醫技中心、康復中心及各類配套設施和設備用房。項目總投資約53億元,預計2026年12月竣工。項目將以醫工融合技術創新為特色,聚焦精準醫療、微創醫療等技術領域,推進細胞膜片、手術機器人等應用創新,做好醫工融合創新轉化;建立醫康養護深度融合平臺,將康復嵌入患者就醫的全過程中,加快患者功能恢復,改善診療效果,助力重點學科建設;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構建智慧分級診療體系,項目將通過互聯網、醫療云平臺、智慧系統終端協同,深度鏈接醫院、醫生、家庭等,確保醫療服務可及、連續、有效、可負擔。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項目開工落地將有力支撐全年投資,建成后將有效補短板、揚優勢、優布局、強功能,既利當前、又利長遠。下一步,本市將圍繞市區重大項目建立臺賬、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靠前服務、加強協同,推動項目順利實施、投資加快落地,為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完成全年投資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
回望2023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23·7”特大暴雨洪澇災害沖擊,本市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更加突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全力以赴推動災后恢復重建,更加突出投資促進的質量效益、促進“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超額完成年度預期目標,充分發揮投資對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
其中,反映實物工作量、支撐擴大再生產的建安投資和設備購置投資合計占比56.2%,較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最高水平。其中設備購置投資同比增長24.4%、連續29個月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增強城市發展后勁、支撐供給結構優化的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2%,占比達到17.4%、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36.1%。
案例
中關村人工智能創新園明年6月竣工
作為今年一季度重點推進的項目,位于海淀區的中關村人工智能創新園項目建設正快馬加鞭。1月27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該項目建設現場探訪,一輛輛工程車依次排開、鉚足了動力,未來這里將匯集一批人工智能相關企業。
該項目位于海淀區西北旺鎮翠湖科技園A1地塊內,處于北清路前沿科創發展走廊,項目宗地總面積約14.5萬余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約38.6萬平方米,建設內容為科研設計用房及配套服務用房。項目總投資約59.4億元,預計2025年6月竣工。
據中關村人工智能創新園項目負責人趙擴介紹,這個園區將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已經建設的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園,建設智能算力設施,圍繞平臺發展形成產業生態,支撐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戰略目標實現,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預留空間,其中1號樓用于打造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翠湖節點,計劃完成1500P算力建設,與周邊永豐節點、上莊節點共同形成互聯互通算力調度體系,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普惠、開放的公共算力支撐;二是為對標國際水平實現人工智能占先發展,近期海淀區進一步拓展空間資源,建設中關村人工智能創新園,未來將圍繞算力基礎設施,吸引、集聚一批人工智能創新企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加速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機器人、智能制造等融合發展,帶動形成區域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產業集聚區。
同樣,在首都南部,麗澤數字金融科技示范園項目建設工作也按下了“啟動鍵”。據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李聲介紹,該項目位于麗澤金融商務區D片區,占地面積約6.78公頃,建筑規模約49.7萬平方米,由地下4層和地上9棟單體建筑組成,建設內容包括高端商務樓宇、商業綜合體、人才公寓等。項目計劃總投資134億元,預計2027年6月竣工。
李聲說,麗澤數字金融科技示范園作為新興金融產業示范項目,建成后將吸引國家數字金融技術檢測中心等數字金融機構入園發展。同時,進一步發揮區域產業集聚效應的抓手作用,聚焦數字人民幣、數字監管、數字資產等重點領域,重點突破包括隱私技術、聯盟鏈、監管技術等具有引領性的數字金融關鍵技術,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項目將致力于構建24小時國際商務生活時區,加速推動數字金融產業“聚環成鏈”“聚鏈成群”“聚群成勢”,打造首都數字金融發展新高地。(記者蔣若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