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青年發展 共創美好未來
上海合作組織傳承睦鄰友好精神,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倡導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和諧共生,拓展人文合作,夯實各國關系發展的民意基礎。近年來,上海合作組織為青年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培養相知相親的青年一代。各國青年友好交流交往不斷加強,已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一個亮點。
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辦、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承辦的第七屆上海合作組織青年交流營不久前落下帷幕。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的青年組織負責人、文化領域青年代表以及中方代表近百人赴甘肅、山東等地參觀考察,圍繞共建“一帶一路”、文明交流互鑒、青年創新創業等議題開展交流對話。
“讓我的家鄉離大海更近,離港口更近”
在山東青島國信海天中心,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青年代表通過大屏幕實時觀看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進行深海作業。這艘巨輪長249.9米、排水量13萬噸、載重量10萬噸,設15個養殖艙,養殖水體近9萬立方米,整艘船如同一個移動的海洋牧場。從魚苗入艙、投喂養殖到起捕、加工、運輸,漁業養殖的整個流程都能在這艘巨輪上完成。長期在深海游弋的“國信1號”保證了養殖海水的純凈。
“船上有多少人工作?他們的職責是什么?一年能養出多少魚?”今日白俄羅斯出版集團特派記者伊利亞·科雷熱維奇頻頻提問。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國信1號”構建了船端智能化管控中心和基于岸基的船岸一體化智慧云平臺,船上只有35名船員,負責運行設施設備和養殖工作。船員雖少,這艘船一年卻能養出3700噸魚。
科雷熱維奇從事中國經濟領域新聞報道已有9年,曾撰寫《中白工業園正在拓展醫療創新產業》《白俄羅斯同中國打造“全天候”友誼》等多篇報道。他告訴記者,幾乎每個月他都會去中白工業園采訪,“那里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們有時開玩笑說,‘你永遠不會踏進同一個中白工業園’。”他觀察到,白俄羅斯青年從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中受益很多,“有不少中國醫療創新企業進入白俄羅斯市場,為當地青年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也有不少白俄羅斯青年在中白工業園創建了科技創新公司。”
“這是吉利,那是比亞迪,這個牌子的車上午也見過,他們告訴我叫‘蔚來’。”在青島街頭,看著一輛輛駛過的新能源汽車,吉爾吉斯斯坦青年社會理事會主席塔拉伊別克·達伊爾別科夫熟練地說出車的品牌。他感慨:“比什凱克的馬路上,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也越來越多了,空氣污染得到緩解,城市環境更加美麗。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帶來積極的經濟效應,也提升了共建國家人民的生活質量。”
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烏茲別克斯坦青年政策與體育部國際司司長伊斯洛姆·奧胡諾夫表示:“得益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亞國家之間公路運輸走廊建設不斷取得積極進展,烏茲別克斯坦也正從‘陸鎖國’轉變為‘陸聯國’,這讓我的家鄉離大海更近,離港口更近,非常期待中吉烏鐵路早日開工。”
“讓更多人共享世界文化遺產的知識內涵”
風聲颯颯,駝鈴悠悠。鳴沙山下,敦煌莫高窟靜靜佇立。進入洞窟,循著講解員手電筒的光線望去,精美的壁畫雕塑、腳下的方形石磚、頭頂的蓮花藻井,無一不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它們歷經千年歲月滄桑,見證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
為了更好地保護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近年來致力于“數字敦煌”項目建設。該項目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文物保護理念,對敦煌石窟和相關文物進行全面的數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儲,將敦煌文化遺產更好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歷史學教授維羅妮卡·諾埃利亞·弗洛雷斯研究敦煌文化多年,對“數字敦煌”項目很感興趣,“敦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文明交流互鑒和多元融合的典范。莫高窟在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文物修復和開展審美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讓更多人共享世界文化遺產的知識內涵。”
萬里長城與絲綢古道在這里交會,遠去的駝鈴聲還在回響,歡聚的篝火已熊熊燃起。月牙泉邊,甘肅省歌劇院男子三重唱《夢回雄關》歌聲雄渾,令哈薩克斯坦庫安什巴耶夫國立音樂劇劇院演員葉爾古蘭·扎恩別伊索夫沉醉不已。“哈中文化交流源遠流長,這首男子三重唱讓我想起了根據中國音樂家冼星海在哈經歷改編的電影《音樂家》,我的很多哈薩克斯坦朋友都看過這部電影。”他說。
“古絲綢之路跨越萬里,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它不僅是商貿往來的渠道,還是思想、文化交流的橋梁。”印度青年領袖聯合會學術部成員里馬爾·考爾感嘆,“當我們聚集在敦煌這個充滿絲路故事的城市,交流思想、分享感受,我看到了上海合作組織青年合作的根基。”
“青年交流將使睦鄰友好合作事業永葆活力”
從發布《上合青委會青年宣言》到上海合作組織青年創業交流基地落地生根,從舉辦上海合作組織青年交流營到“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取得扎實成效……上海合作組織青年發展工作正有條不紊地展開。
在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一場以“賦能青年發展:優先領域和創新舉措”為主題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年發展論壇正在舉行,來自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的青年代表分別介紹了本國青年工作經驗和案例,暢敘友情、碰撞思想、共謀未來。
俄羅斯大學生協會主席尼古拉·日達諾夫從2020年起就開始接觸上海合作組織青年工作。這次來華,他帶著本國青年的創業項目,希望能跟中國企業進行深度對接。在他看來,青年發展成為越來越多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關注的重點議題,“青年交流將使睦鄰友好合作事業永葆活力。在本次活動中,我接觸到來自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青年,順利對接上了許多雙多邊的青年互訪項目。”
在交流參訪活動間隙,吉爾吉斯斯坦某線上網紅書店總經理阿伊達伊·瑪克薩特別科娃走訪了甘肅敦煌書局、青島蔦屋書店,她對中國不同城市擁有風格鮮明的書店印象深刻,“在同書店主理人交流后,我很受啟發,關于文化創業項目也有了許多新的想法。此次活動讓我有機會更廣泛、深入地與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青年代表交流,為今后開展文化交流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青年交流有助于進一步鞏固各國之間的合作和伙伴關系,是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哈薩克斯坦執政黨“阿瑪納特”黨青年團“青年精神”阿斯塔納市分部主席阿爾斯蘭別克·瑪格祖姆表示:“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青年機構可以加強在職業技能培訓、文化藝術等領域的經驗交流,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進一步參與青年發展規劃和合作項目。”
巴基斯坦總理府聯秘杰漢吉爾·穆什塔克希望通過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間青年交流合作,幫助各國青年更好地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獲得優質公平教育、提升數字化能力等,賦予青年更多的發展權利。“全球有8億多青年生活在上海合作組織地區,賦能青年發展對上海合作組織的未來極為重要。”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夏帕克提·吾守爾表示,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壯大,充分展現了“上海精神”的引領力,充分展現了真正的多邊主義的凝聚力。應對發展挑戰,世界期待青年挺膺擔當,更要賦能青年優先發展。他呼吁,各國要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創新青年發展理念、工作方式、合作機制,共同引領青年發展國際議程,為全球發展培育新動能。本報記者 張博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