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學看待甜味劑

    發布時間:2023-11-07 09: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酸、甜、苦、咸四種基本味中,甜味可以說是人類最喜歡的味覺刺激。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通過攝入糖分來品嘗甜味。可是,過量攝入糖分,可能導致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問題。于是,人類發明了一系列甜味劑來代替糖。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宣布阿斯巴甜為“可能致癌物”。同一時間,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也發布了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認為只要攝入量限定在一定范圍內,可放心食用。

      一邊是“可能致癌”,一邊是“可放心食用”。對于以阿斯巴甜為代表的人工甜味劑,究竟該如何科學看待?“甜味劑開發了這么多種,加工食品種類那么豐富,但從營養醫生的角度來說,還是建議吃一些更天然的食物,加工程度越低越好。”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許英霞表示。

      人類對甜味的追求由來已久

      人類對于甜味的追求,由來已久。

      “所有的(或者說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喜歡甜味。乳汁,包括人類的乳汁,都是有甜味的,或者說幾乎無不與甜味有關。”英國學者西敏司在其著作《甜與權力》中,揭示了糖從奢侈品到逐漸普及的過程。彼時,遍布各殖民地的甘蔗種植園,源源不斷地為世界各個角落輸送甜味,制糖業成為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19世紀,化學工業蓬勃發展,為人類追求甜味提供了新的方案。1879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萊姆森和法赫伯格,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種名為“鄰苯甲酰磺酰亞胺”的物質及其合成方法,這個物質的另一個名字就是——糖精。

      糖精能被發現,背后的故事非常有趣。有一天做完實驗后,法赫伯格沒有洗手便去吃東西,嘴里忽然覺得有明顯的甜味,便回到實驗室搜尋,終于找出了殘留的甜味物質,后來和實驗室主管萊姆森合作研究,共同發表了論文。于是,世界上第一款人工甜味劑,就這樣被“意外”地研制出來了。

      這個不經意間的發現,對日后的食品工業產生了巨大影響。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成本卻只有其1/10,且幾乎不參與人體代謝,所以迅速普及開來。與此同時,其他甜味劑的研發也勢如破竹。1937年,甜蜜素被發明,甜度為蔗糖的30~50倍;1965年,阿斯巴甜被發明,甜度約為蔗糖的200倍;1967年,安賽蜜被發明,甜度約為蔗糖的200倍;1976年,三氯蔗糖被發明,甜度約為蔗糖的600倍;1993年,目前世界上甜度最高的人工甜味劑紐甜被發明,甜度達蔗糖的7000~13000倍……和它們的“先輩”糖精類似,這些人工甜味劑的問世,不乏像糖精一樣,屬于科學家的意外收獲。

      隨著化工技術的快速發展,木糖醇、赤蘚糖醇等天然甜味劑也被科學家從各種天然物質中提煉出來,豐富了甜味劑大家族。

      經過100多年發展,目前的甜味劑數量已相當可觀,其分類方式各有不同:按來源可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甜味劑;按甜度高低可分為低倍甜味劑和高倍甜味劑;按營養價值可分為營養性甜味劑和非營養性甜味劑……不同種類的甜味劑化學性質各異,分別適用于不同種類的食品加工,且在相互混合時還能產生別樣的甜味口感,豐富了人們舌尖上的刺激。

      甜味劑對人體有何影響尚未可知

      作為化學工業的結晶,人工甜味劑自誕生之日起,便因“安全性”問題飽受爭議。以“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結論為例,近年來,不乏在各種研究中發現阿斯巴甜導致白血病、淋巴癌、肝癌等疾病的報道。此前,糖精和甜蜜素等人工甜味劑,也有過是否健康的爭議。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經過評估,將阿斯巴甜列入“可能致癌”的第2B組。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是指第二級,從致癌證據方面看不是最強的;B是指可能對人類致癌,所以媒體報道的用詞是“可能的人類致癌物”,這是準確的。

      陳君石建議:“如果要討論中國是否允許繼續使用阿斯巴甜,應該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的報告。”據悉,前述兩份報告發布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曾在其官網發文,“結合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最新評估結果和我國居民消費情況進行安全性評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規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目前來看,甜味劑對人體究竟有哪些影響,或許尚未可知。

      甜味劑攝入應適可而止

      “從來沒有一樣東西是絕對安全的。所謂安全和不安全,一定和劑量有關,脫離劑量談安全沒有任何意義。”陳君石如是說。

      糖和甜味劑,均可為我們提供甜味,但特點各有不同,建議的日常攝入量也各不相同。從糖的角度來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平衡膳食八準則”中第5條便是“少鹽少油,控糖控酒”,其中對于添加糖的攝入量,建議每天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我們國家目前的人均攝入糖量,大概是10g,離25g還差一些。但有一些人群需要特別注意,比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人群。”鐘凱告訴記者,“對于他們來說,含糖的飲料最好也少喝,比如一瓶甜度為10%的含糖飲料,喝250ml就夠25g了,如果每天都喝,甚至每天喝好幾瓶,對健康肯定有影響。”

      “就甜味劑本身來說,幾乎是不太可能讓你吃到超出它健康指導值的。因為不少甜味劑的甜度比蔗糖要高很多倍,按照ADI標準推算,可能一天得吃半斤或一斤糖,一般人是受不了的。”鐘凱說。

      “對于阿斯巴甜而言,因為它進入人體后會分解出苯丙氨酸,所以有極少數患有遺傳病(諸如苯丙酮尿癥)的人群是不能攝入的。”鐘凱提醒道。

      許英霞則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她的看法:“我認為糖更好一些,因為畢竟還有些營養,控制好量就行。而甜味劑不是營養物質,如果不是吃不了糖的人群,我建議甜味劑攝入適可而止。”

      “建議大家采購食品時多關注配料表,對里面加的是糖還是甜味劑、加了多少、還有沒有其他食品添加劑等信息,都能有基本了解。”許英霞建議,“還是要多攝入天然食品,少攝入加工類食品,比如孕婦、兒童等不宜食用的食品,就可能有一些潛在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對糖的攝入量提出了建議,我國對多數甜味劑也設置了限量,但對木糖醇等少數甜味劑,則沒有作出規定。

      專家表示,不論是糖還是甜味劑,均應控制攝入量,歸根到底,是限制自己對甜的欲望。

      (記者 賈月洋)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91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2021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99爱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手机看片福利日韩国产|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卡一卡二卡乱码高清|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久久99九九99九九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内精品91最新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日韩激情淫片免费看| 日韩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日韩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 国语自产拍精品香蕉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 日韩AV高清无码|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香蕉| 日韩电影手机在线观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日韩精品射精管理在线观看|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