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服務助力港人跨境創業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港人到大灣區就業創業。在稅收優惠政策和創新服務助力下,深圳作為香港青年進入內地發展的首選地,正成為他們筑夢圓夢、安居樂業的熱土。
“向前一步”支持創新
在深圳市福田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致力于科技創新發展的香港青年提供創業發展的舞臺。這里專門搭建有孵化加速平臺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截至目前已培育35家團隊,其中有港澳背景的團隊32家,比例達91%。還有深港政府共同出資建設的內地首個港方運營科創園區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已有16家香港企業機構組團入駐。
深圳顯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丁克是第一批進駐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進行創業的香港青年之一,主要研發和生產高速高清三維機器視覺系統、智能機器人系統。丁克說:“河套合作區區位優勢獨特,租金相對便宜,疊加稅收優惠政策,對初創公司十分有利。近年來,公司已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約400萬元,為公司研發三維機器視覺設備節省了實實在在的現金流。”
“深圳市稅務局密切關注科創企業發展,采取‘向前一步’的陪伴式服務助力企業創新。”福田區稅務局納稅服務科科長陳雨表示,稅務部門特別針對河套合作區企業開展特色稅源網格化管理,建立稅企“一對一”溝通渠道,組建“稅務+企業”專項講師團為港人港企、外籍人士定制個性化課程,幫助其做好稅制銜接,同時通過預約上門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稅務服務輔導,變“群眾來辦理”為“主動去服務”。
促進“四鏈”融合發展
深圳市龍崗區依托轄區5968家港資企業及香港同鄉會、香港總商會、香港青聯會、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等組織和機構,推動深港產業合作。“龍崗區重點發展的半導體、電子信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大數據、生物醫藥等產業,與香港科技產業發展方向一致。”龍崗區稅務局副局長劉增松表示,近期,深圳出臺《推進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推動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支撐平臺和深港科教產研深度合作區,稅務部門在助力深港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融合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信義集團由香港企業家李賢義創建,是以玻璃產業為龍頭的企業集團。信義集團執行董事、集團副總裁李圣根特別關注兩地融合發展的新變化。“對企業而言,在高度競爭、相對成熟的市場上創新發展,不僅需要企業不斷鞏固自身優勢、創造更高的附加值,也需要政府部門因地制宜制定惠企政策,為企業發展加油助力。”李圣根表示,深圳稅務部門在助推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先后建立常態化溝通聯動機制、創設稅收協定待遇協作管理機制、共同發布推進稅收征管和服務一體化20條措施等。僅在2022年,信義集團旗下信義汽車玻璃(深圳)有限公司就收到留抵退稅超1630萬元,平均1.2個工作日內到賬,快速充實了企業現金流。同時在布局新領域、跨區域發展過程中,稅務部門及時解答涉稅疑難,也為企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鼓舞了士氣。“近年來,進出口貿易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信義汽車玻璃出口業務受到一定影響,深圳稅務部門組建專業服務團隊走訪調研,面對面聽取訴求,精準紓困解難幫了企業大忙。”李圣根說。
推動社保制度更好銜接
在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協同聯動港澳發展已有多年,與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香港科學園等創新節點形成“半小時科研圈”,聚集起600多名有港澳臺背景的科研人才。由香港科技大學參與設計的光明科學城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已基本建成,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則面向港澳科技創新需求布局建設了實驗線站。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財務人員劉耀庭說:“國家針對高端緊缺人才發布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稅務部門定期組織涉稅政策宣講會,解讀境外人才個稅補貼政策,幫助科研平臺和機構吸引高端人才、留住緊缺人才。”
深圳稅務部門還協助地方制定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制度,完善對外支付稅務備案流程,目前已跨境撥付超7.5億元科研資金到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支持建立19所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及2所內地實驗室香港分支機構;建立大灣區稅收協定協作管理機制,推出跨境復雜涉稅事項聯合事先裁定服務,提升稅費政策確定性;發布《灣區跨境稅收服務標準》,推出“境外實名認證”“雙創套餐服務”“不動產交易一窗辦理、一網通辦”等稅費征管服務新模式,實現港澳人士“無差別便利辦稅”。
針對在深圳參保的香港居民及在港就業的內地居民跨境繳納社保費不便的情況,深圳稅務部門上線社保費“灣區通”跨境支付項目,實現社保繳納全流程跨境辦。“社保費‘灣區通’跨境支付實現跨境社保繳費家里辦、掌上辦、港幣辦,吸引了更多港籍青年來深學習、就業、生活。”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港籍員工謝灝源說。
“隨著深港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持續加速,深度對接香港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將促進更多香港和澳門人士融入大灣區共謀發展。”深圳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郭曉林表示,下一步,深圳稅務部門將緊扣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稅務所能,聚焦大灣區稅收制度機制銜接,推進納稅繳費便利化改革,營造與香港趨同的稅收環境,充分釋放科技創新與稅收制度創新的“耦合效應”“乘數效應”,推動稅收現代化與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