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創新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第十二屆文化金融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辦。文化行業組織、文化領軍企業、金融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金融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平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完善文化金融融合的“北京模式”
作為國有文化企業,近年來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不斷創新運營模式。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表示:“我們希望能與相關金融機構合作,設立專項文化藝術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投資,吸引社會資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提高文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通過發展基金和資本運作等方式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提高國有資本的效益和價值,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曾投資過開心麻花、歡瑞世紀等企業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陳杭表示,當前中國電影投資正當其時。目前,國產好電影供不應求,在疫情后票房大火。“希望有更多資金能投到電影行業中去,同時還可組建電影產業基金進行投資。但電影投資有一些難點,比如,一些保障性措施目前還不健全等。”陳杭說。
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副主任趙恩國表示,將繼續堅持融合創新、積極探索,為需要融資的文化企業提供平臺、鋪平道路;為初創企業、小微企業做好服務和引領;為金融機構搭建渠道、強化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金融融合的“北京模式”。
出臺相關引導政策
“如果從2016年開始投資文化產業,一直持續到2025年,那么,這10年下來,收益是很差的。”深圳創新投資集團(簡稱“深創投”)執行總經理劉綱對投資文化產業深有體會。
“我們對文化產業的認知存在誤區,因此,出臺相關引導政策是很重要的。”劉綱說。
保利文化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凱認為,目前可投的文化企業并不多,很多都達不到投資標準和要求。“我們希望把投資標準放得再寬一點、準入門檻再低一點。希望政府包括行業一起設立基金,孵化和培育文化產業。”張凱說。
而在鼎旭投資合伙人郭海濤看來,2023年是要“反轉”的一年,以電影行業為例,隨著像《孤注一擲》這類反詐騙犯罪片的火爆,文化行業還會有好的發展機會。“從投資或投資人的角度看,最終我們還是要與人打交道,要投資有理想、有抱負、有眼光的人和團隊,這是我們投資最核心的要素。”郭海濤說。
文化企業要“創”更要“新”
金融機構更看好什么樣的文化企業?
北京農商銀行金融部副總經理何宏彬認為,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這三性決定了銀行選擇客戶時的標準。“初創期或成長期文化企業,可能連一個符合銀行要求的財務報表和相關數據都沒有,這肯定不符合銀行的貸款要求。必須要有一個經過審計、至少持續3年的財務報告。”何宏彬說,“銀行希望文化企業提供抵質押,而且不只是股權的抵質押,因為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的股權,未來變現的難度非常大。”
針對文化企業的特點,北京農商銀行推出了特色貸款產品。影視宣發貸專為從事電影發行的小微企業服務,民宿貸是為加速推進旅游民宿產業的普惠場景建設推出的創新金融產品。
在何宏彬看來,文創企業要以“文化+”的模式發展,這樣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前景會更好。對此,盈科投資合伙人孫一鳴也深表認同。“如果文體旅產業能跟數字化結合起來,未來將有十倍速的增長,如果跟大消費結合起來,將是百倍的增長,如果跟高認知結合起來,增長是沒有天花板的。”孫一鳴說。
“我們在過去輔導了很多創業企業,我們看一個企業能否投資有一個‘五力模型’標準——認知力、產品力、執行力、數據力和進化力。我們接下來會重點關注文體旅和新消費,包括大健康產業。貴州村超為什么能火,淄博燒烤為什么能火,茅臺和瑞幸的合作為什么能火?底層邏輯就是創新,現在,文化產業創業者在‘創’方面足夠了,但在‘新’方面還遠遠不夠。”孫一鳴說。(劉妮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