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旅行社不收“敏感行業”客戶,害怕什么呢
作者: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暑假來臨,云南旅游也逐漸火爆。不過近日,一位新聞從業者在朋友圈爆料稱,自己在網上團購預訂一家云南旅行社時,因為持有記者證被客服建議不要跟團。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云南省國際旅行社,其工作人員表示,旅游行業并不能做到100%的規范,肯定會存在部分違規操作,因此形成了一種潛規則,對記者、律師等敏感職業有所忌諱。即使參團者隱瞞自己的職業,如果后續被旅行社的工作人員知曉,也會被勸說離團。
一些旅行社組織的旅游團往往存在不規范乃至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比如為了牟取暴利而臨時改變旅行線路,或者人為加入過多購物環節等;但同時又擔心自身的違規問題被監督、被曝光,那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禁入”,將記者和律師列入“敏感行業”,不得參團。
記者會曝光違規操作,律師也會依法維權和據理力爭。由此觀之,旅行社的做法也展現出了自身欺軟怕硬和諱疾忌醫的特性。對這樣的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游客也應避而遠之;并可以反向思維,將是否禁止記者、律師入團作為篩選旅行社的標準之一。
旅游團屬于非標準服務,經常會遇到突發情況,可能給游客帶來些許不佳體驗。但只要是誠信守法經營,不宰客、欺騙游客,哪怕經營過程中存在一些意料之外的瑕疵,也可以得到人們的諒解。在經歷了疫情沖擊之后,當前正是旅游業迅速恢復之時,相關從業者應珍惜這樣來之不易的發展機會。
實際上,云南等地的旅游業都經歷了由亂到治的艱難過程,不能因為這些旅行社的違規操作讓旅游市場的重塑付之東流。與此同時,其他地區也要以此為鑒,避免發生類似問題,全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健康規范的市場競爭既有賴企業努力,也需要消費者參與監督,需明白,游客的體驗如何、反饋如何,對一地旅游市場的持久火熱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云南當地相關政府部門也應積極介入,同時舉一反三,借此加強對旅游業的監管。如果縱容這樣肆意妄為的違規行為流行下去,將會使旅游市場亂象惡化。特別是那些對記者、律師說“不”的旅行社,或是違規操作的重災區,應成為政府監管的重點目標。(馬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