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云南瀾滄探索水稻旱作種植模式

    發布時間:2023-06-05 10: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徐鑫雨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阮紫嫣

      日前,在云南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云山村蒿枝壩、老炭山村哈果嗎等村寨的旱地里,拉祜族村民正在地里播種。

      “水稻旱種好呢嘛!不用人工澆水,這些谷種也能成活,過些天雨季來了,稻谷苗就長出來了!”老炭山村委會哈果嗎村四組村民羅娜右停下播種器告訴記者,“以前我們種老品種旱稻,產量低,不夠吃,還要去買米吃。去年開始種新品種旱地水稻,畝產500多公斤,收獲的大米吃不完,還送給親戚家吃。”

      哈果嗎村四組有22戶,全部是拉祜族群眾,村小組長羅真保正在旱地里忙碌著組織村民們播種,他告訴記者:“我們祖祖輩輩都種旱稻。去年我們村第一次搞新品種水稻旱種,有3戶試種了10多畝。盡管技術沒有掌握好,但平均畝產還是比老品種旱稻多了100多公斤。今年全村家家戶戶都種新品種旱地水稻,一共500多畝。”

      云山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張文清說:“去年中國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團隊來推廣新品種旱稻,我們村委會試種了450畝,產量高。水稻收了又種冬季馬鈴薯,今年水稻旱種計劃種1200畝,都是多年種植的連片旱地,很多村民來找我想多種些,但名額有限。”

      2016年以來,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協主席朱有勇率領云南農業大學技術團隊,在竹塘鄉云山村委會蒿枝壩村建立了科技小院,先后試驗推廣了冬季馬鈴薯和林下三七種植,成為幫助直過民族地區瀾滄縣脫貧摘帽的重要產業。

      瀾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人表示:“去年全縣雜交水稻旱種平均單產372.9公斤,和本地常規旱稻單產140公斤相比,每畝增加232.6公斤,谷子增產166%,節本增效明顯,勞動力成本大幅降低。”

      水稻旱作在瀾滄推廣的成功,吸引了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等農科專家前來瀾滄考察。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去年就到竹塘鄉,見證了水稻旱作示范田的豐收場景,此次來考察水稻旱作春播,感慨良多:“朱有勇院士團隊推廣的水稻旱作,產量高,綜合效益高,對于解決山區農民口糧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很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學術院長康振生2018年就到瀾滄考察朱有勇院士團隊推廣冬季馬鈴薯,他告訴記者:“水稻旱作結合當地生產實際,為云南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條潛在的發展途徑。”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巧泉表示:“2022年云南示范推廣了水稻旱作53萬畝,覆蓋11個州市59個縣(市、區),今年云南全省計劃推廣水稻旱作28.5萬畝,在紅河、普洱等六州市創建9個省級水稻旱作核心示范樣板。”

      “云南94%的地區是山區,水稻旱作技術是成熟的,符合云南農業實際,簡單易行,老百姓容易接受,我們會進一步給予支持。”云南省科技廳副廳長關鼎祿說。

      水稻旱作推廣雖然初步成功,朱有勇院士團隊始終頭腦清醒。

      “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水稻旱作。”朱有勇院士說,“瀾滄的雨季降水時間與水稻的生長周期相同,降雨多,最適合水稻旱作。水稻旱作必須在海拔1900米以下的地區,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保證濕潤生長。”

      “不是所有水稻品種都能旱作。只有很少的水稻品種能在旱地種,目前比較好的品種有滇禾優615、滇禾優918和滇禾優34這3個品種,能抗旱、抗逆。”朱有勇說。

      “不是所有人都會旱地種水稻。比如除雜草很關鍵,靠技術除雜草,只能一點一點地推廣,否則就會失敗。”朱有勇強調。

      針對大部分農戶文化素質偏低、語言溝通難等情況,中國工程院、云南農業大學的院士專家對鄉農技人員、村干部及種植大戶進行集中培訓;學員們組成“水稻旱作培訓小分隊”,走村串寨,教每個農民種植技術,對全鄉11個村2703戶種植戶進行全覆蓋培訓。

      張文清告訴記者:“水稻旱作培訓小分隊成員是本地人,會講漢語和拉祜語,他們去推廣技術,村民們聽得懂。我們經常在微信群里通知村民們何時播種、何時除草,何時施肥。”

      記者注意到,專家們在蒿枝壩村示范種植的405畝雜交稻旱種平均畝產690.9公斤,但哈果嗎村村民的旱種水稻的平均畝產只有350公斤,差距較大。“差距大的原因,在于農民技術掌握得還不夠好,有技術員把關的地區,平均畝產都在500公斤以上,關鍵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朱有勇坦言。

      “農民水稻旱種與專家種的有差距,這很正常,需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提高技術的入戶率,讓農業技術大眾化。”柏連陽院士強調,“水稻旱作屬于綠色生產,不影響生態環境,符合綠色發展理念。”

      “缺水問題是限制農業發展的現實因素,必須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水稻旱作是根據山區實際探索出的一種成功的種植模式,不僅在云南,在其他相似省份也有很大的推廣前景。”康振生院士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日韩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秋霞午夜鲁丝片午夜精品久|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6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首页|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 91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 99精品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青青精品视频国产|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99视频精品在线|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国产精品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