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今年要穩規模、優結構 “三大支柱”發力保住規模基本盤
央廣網北京3月3日消息(記者焦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2022年,我國外貿再創新高,貨物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達到42.1萬億元,連續六年穩居世界第一,為宏觀經濟穩定運行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3年外貿形勢如何?穩外貿,今年要抓住哪些重點環節?對這些問題,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在2日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作出回應。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說,今年外貿壓力明顯加大,主要是外需減弱。世貿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僅增長1%,較2022年放緩2.5個百分點左右。王文濤表示:“換句話說,今年全球外貿‘蛋糕’做大的可能性比較小,在這樣的形勢下,不少企業也反映,手上的訂單在減少,下單在延遲,大單變小,長單變短。”
壓力當前,有何破局之法?王文濤認為,關鍵在于繼續發揮我國外貿優勢,建設貿易強國,穩住外貿規模。王文濤介紹:“貿易強國有三大支柱,也就是貨物貿易要升級、服務貿易要創新、數字貿易要發展。我們將從這三大支柱上發力。總的來講,就是今年要穩規模、優結構。先把規模基本盤保住。同時,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綜合實力提升,外貿結構要優化,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
具體來看,穩規模方面,重點包括穩定政策、穩定市場、穩定貿易渠道等,利用廣交會等傳統渠道開展貿易促進活動,同時鼓勵企業境外參展,鼓勵地方、貿促機構、商協會開展多種形式的貿促活動。優結構方面,王文濤介紹,將重點從優化貿易方式、優化外貿供應鏈布局、優化產品結構等方面著手,培育貿易新動能。王文濤表示:“現在經常講‘新三樣’,一個很大的出口亮點是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還有鋰電池以及光伏產品,出口增速很快,形成了新動能。我們還要支持地方探索舉辦貿易數字化展會,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不斷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以數字賦能來增加貿易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