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經濟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發布時間:2023-02-21 10:33:00來源: 人民日報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環節。農民工是我國重要的就業群體,做好農民工就業工作不僅對穩就業大局至關重要,對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義。

      新春伊始,農民工朋友紛紛返回或入職工作崗位。當前,他們有哪些就業創業新選擇?各地又有哪些保障舉措?本報記者分赴湖南、廣西、河南三地進行了采訪。

      湖南湘潭湘鄉市——

      外出務工有出路

      早上8點剛過,曠丙春就和七八個工友一起,來到廣東廣州市荔灣區龍溪大道的施工現場。他們的任務,是完成電網的電纜鋪設和變壓器安裝。

      作為湖南省湘粵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外派廣州參加城區電網配網改造施工的農民工,這是湖南湘潭湘鄉市壺天鎮崇溪村村民曠丙春第一次出省參與電力建設。

      “時間緊,任務急,今年不僅增加了農民工的錄用,外派時間還比去年早了一個星期。”湘粵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經理陳耀劍說。

      湘鄉市是電力建設勞務人才的聚集地。從上世紀60年代幾支會爬電線桿子的業余電力施工隊伍起步,逐漸發展出承接“農電改造”的專業包工隊和鄉鎮電力企業,直至近年來,當地形成具有送變電工程總承包資質企業50余家,業務遍布20多個省份,帶動近20萬人就業,其中湘鄉籍農民工就有近10萬人。

      過去兩年中,曠丙春作為電力建設勞務隊伍的一員,主要在當地參加一些家庭水電安裝工程。“年前聽說今年的建設項目多,務工周期有保障,我就報名參加了1個月的培訓,趕上了今春務工的‘首趟班車’。”曠丙春說。

      從節后用工情況看,早早進入工作狀態的不只廣東項目一處。“搶抓節后有利時機,我們在內蒙古參與承建的工程也在迅速推進。”陳耀劍說,首批20多名電力建設勞務人員已經到崗,最遲到3月初,第二批30人也會趕赴內蒙古。

      今年以來,各地清潔能源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速落地。“企業具備承裝電力設施許可一級資質,從光伏發電、風電到大型輸變電項目,獲得的機會越來越多。”湘粵電力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才介紹,今年開年后企業新開工項目5個,分布在內蒙古、廣東、海南、云南等地,對電力建設勞務隊伍的需求更大了。“預計全年用工人數在1200人左右,同比提升20%以上。”

      為滿足企業對勞務人員量質同步增長的需求,湘鄉市通過與企業聯手建立技能實訓基地,推行“訂單”“定向”“儲備”等培訓模式,針對在外施工、放假在家等不同群體工人就近就地開設培訓班,方便農民工進一步提升就業能力。

      “通過就業培訓,年前我順利取得了‘高壓電工作業’‘高處安裝維護拆除作業’兩本證書。從一名電力建設普工到一名技術工,月收入有望從6000元增加至1萬元。”即將奔赴內蒙古務工的泉塘鎮鮮花村村民李其說。

      廣西梧州藤縣——

      家鄉就業選擇多

      “叮!”15日一早,廣西梧州藤縣翠河手套廠工人羅貽福收到短信提醒,“工資到賬,有5000多元!現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賺。”

      43歲的羅貽福是藤縣新慶鎮新慶村人,曾在廣東務工10多年,“過去我也是‘摩托大軍’的一員。”

      啥叫“摩托大軍”?上世紀90年代起,每個春節假期前后,大批農民工騎著摩托車返鄉、返工。最多一年,經梧州東出口由廣東進入廣西的摩托車,高達25萬輛。

      如今站在梧州東出口再看,已然沒有了“摩托大軍”的景象。除了高鐵等交通方式越來越方便快捷,記者還在羅貽福身上看到當地農民工的新選擇。

      羅貽福在外務工多年,賣過水果、開過車床。如今不再外出,到鎮上的手套廠就了業,“務工不再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

      “家里老人上了年紀,孩子們也要上學,回來方便照顧。而且在外花銷大,回來后壓力小得多。”羅貽福說,手套廠離家不到3公里,按件計酬,午餐免費,工資從未拖欠。

      “在外務工學的本事,現在用得上。”備料、布局、上模、沖裁,開料車間里,羅貽福熟練地操作裁斷機。“看起來簡單,但我也是跟著深圳手套廠的老師傅學了好些年,才能熟練上手。”

      走在藤縣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感受到縣域經濟的蓬勃活力。有許多返鄉農民工像羅貽福一樣選擇進廠打工,還有不少人就近轉崗成為新農人、配送員等。

      以新慶鎮為例,高峰時約1/3的勞動力外出打工。“這些年,受益于紡織、六堡茶、龍眼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各類公共服務日益完善和政策支持,鎮里約5300人回鄉就業,成為工業、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新慶鎮黨委書記鐘仁奕說。

      今年,藤縣出臺一系列穩崗政策,打通企業用工和群眾就業“最后一公里”。通過開展春風行動、招聘進鎮村等活動,促進返鄉勞動力供需精準對接。翠河手套廠業務廠長李濟勇說:“系列利好政策為我們破解了用工難、穩工難。去年廠子產值3000多萬元,今年爭取再上一個新臺階!”

      “如今,越來越多的工友在家鄉找到了工作。新的一年我要更努力,讓‘錢袋子’鼓起來!”羅貽福說。

      河南信陽平橋區——

      返鄉創業助振興

      手捏秸稈捋直,精心搓繩打結,再順著焊接好的骨架編織……不多時,一匹“駿馬”在河南信陽平橋區龍井鄉南雷村村民張庭蓮手中初現輪廓。一大早,空氣中還透著微微寒意,南雷村工藝品制作車間內已是一片忙碌。

      “這個花瓶是今年主打的新產品。”有客戶走進廠區,張庭蓮趕忙放下手中的活,起身推薦產品。周邊不少旅游景區有專人前來洽談合作、購買產品。“秸稈工藝品美觀耐看,我們想購買一批裝點景區。”經營度假區的何建新專程從新鄉趕來考察產品。

      原先200平方米的小廠房,如今已經發展為4000平方米的規模化車間,產品備受市場青睞,年利潤達到400多萬元。“拖鞋、花瓶等新產品非常受歡迎。”復工復產沒多久,張庭蓮一連簽下幾個大訂單:“人氣漲了,信心足了,市場前景更好了。”

      張庭蓮曾在深圳打工多年,收入不錯,日子過得還算富足。但看到村里產業單一,鄉親們缺少致富門路,她萌生了返鄉創業、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的念頭。“一到農忙時節,村里到處是廢棄的秸稈,咱干脆變廢為寶,發展秸稈產業!”

      在張庭蓮的推動下,村里創辦起工藝品制作公司,利用秸稈等制作工藝品、生活用品。張庭蓮又組織手工編織技藝培訓,幫助村民學藝就業。廢棄的秸稈,變成了南雷村村民手里的“香餑餑”。

      在特色產業的引領下,鄉親們的腰包日漸鼓了起來,南雷村人均收入達到1.18萬元,張庭蓮也被評為信陽市農民工返鄉創業之星。村民張平靠著編織秸稈,一個月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村里特色產業發展得好,生活更有奔頭。”

      “開年經濟勢頭強勁,咱得抓住機遇!”繼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張庭蓮一直在琢磨新點子:“圍繞秸稈加工這個生態環保產業鏈,走農旅融合路線,讓村里環境更美、村民腰包更鼓。”今年,張庭蓮準備搭建農耕樂園,讓田園變公園,同時發展農家樂、果蔬采摘等特色產業。

      近年來,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積極搭建平臺,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制定20條財政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措施,加快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投資基金”運作,截至2022年底,投資總額達104.37億元、帶動就業10余萬人。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成人99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99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精品| 日韩a级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一级片免费观看|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AV|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91精品导航在线网址免费| 99精品免费观看| 99精品热女视频专线|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6一12呦女精品|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11p|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在线亚洲v日韩v| 国产视频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