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貴州創新保護原生態傳統文化——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講述)

    發布時間:2022-12-21 11:04:00來源: 光明網

      核心閱讀

      1998年,貴州六盤水市梭戛生態博物館建成。20多年來,這座由高興村等當地12個村落組成的生態博物館,突破了藏品和建筑的局限,保護了當地自然風貌、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等,探索出一條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新路徑。

      一棟低矮木屋,兩側是廚房、臥室,中間的廳堂最是寬敞,一臺織布機擺放在正中,外加一個竹簍、幾把塑料凳。

      每天飯后,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梭戛苗族彝族回族鄉高興村村民熊紹珍都要在這織會兒布,77歲的她還特意給自己備了副老花鏡。只見她腳踩踏板,手拿梭子,不一會兒,細密的麻線便交織成布。

      “還是政府送來的織布機經用,10多年沒大修過。”熊紹珍說,“以前織布機都是自家制作的,三年小補,五年大修。”如今,除了自己堅持織布,老人家還教會了兒媳……

      多個村落組成生態博物館,保護當地自然風貌、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等

      政府為何要送織布機?這得從高興村成為生態博物館說起。

      為了保護、延續當地原生態特色,1998年,經貴州省政府批準,梭戛生態博物館建成。博物館由高興村等12個村落組成。“與傳統博物館不同,這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展示的不僅是藏品。”羅剛1997年剛大學畢業,就被安排參與博物館的籌建工作。2013年,他接過館長的工作。在他看來,當地群眾的服飾、語言、音樂,乃至生產勞作方式,都是值得保存的“活態展品”。

      “像梭戛這樣的生態博物館,算上籌劃推進中的,全省共有25個,遍及8個市州。”貴州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楊正權介紹,建設這類博物館的初衷是引導村民自發保護當地的自然風貌、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等。相較于傳統博物館,生態博物館突破了藏品和建筑的局限,并依照可持續發展原則,以原生態文化造福當地。

      為梳理、記錄各種文化形態,走訪村落是羅剛工作的常態。2014年,高興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當時,羅剛捕捉到當地生產生活中的一個變化——村寨里的織布機、紡紗機越來越少了。

      “我們這里的傳統服飾基本是手工制作,沒了家什怎么行?”經過一番調研,羅剛弄清了原委,“一是外出越來越便利,年輕人出去務工的較多;二是織布機大多是村民自己做的,做工不精細,容易壞。”

      “博物館除了搜集代表性實物,保存相關資料,還應立足日常生活,喚醒人們對地方文化的重視。”羅剛說。2014年,他向相關部門申請經費,然后邀請擅長制作機器的工匠到寨子測量傳統的織布機、紡紗機實物,沒出幾個月,織布機、紡紗機各50臺順利制作完成。

      羅剛還要求領取機子的村民,不僅自己使用,還要培養一名傳承人。

      調動村民積極性,保護傳統村落文化

      梭戛村落的傳統民居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有木房、土墻房、石墻房。盡管材質不同,茅草屋頂卻是一致的,需要定期更換。

      近年來,不少民居被磚混結構代替。“老房子低矮潮濕,很多村民都羨慕新式房子寬敞明亮、建造牢固。”羅剛說,老傳統受到影響,但他并不像之前那般擔憂,因為村民開始有意識地保護老房子了。

      2017年,村民楊朝忠家的老木房出現一些傾斜,但他不想直接改建磚混結構。“這木房傳了幾代人,都有感情了,哪舍得拆?”楊朝忠說,原本打算再修一下,但手頭又不寬裕。

      羅剛摸排了一圈,村里跟楊朝忠家情況一樣的,共有10戶。

      申請到保護經費后,羅剛馬上聯系修繕團隊,力爭原汁原味地恢復原貌。村民自己也參與修繕工作,沒出3個月,修繕工程順利結束。如今,這10棟木房的狀況在村里仍算是好的。

      “生態博物館的特點之一就是引導村民自主管理,調動他們保護傳統村落文化的熱情。”羅剛又舉了個例子,村民常戴的長角頭飾很有特點,博物館工作人員向村民考證其發展演變,在征得村民同意后,還收藏了部分頭飾,用以研究和展示。

      高興村婦女主任熊麗說,博物館的做法讓村民很感動,“為了更便于傳承,我們還做了改良。過去是繞著木質長角把頭發盤成‘八’字形,有七八斤重;現在改用毛線,夾雜少量頭發,輕很多,穿戴也更方便。”

      依托生態博物館,村落的旅游業也越來越紅火。以往僅在傳統節慶等才佩戴的長角頭飾,如今也出現在歡迎游客的儀式上。

      帶動文化旅游產業,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生態博物館設計建成時,文化旅游還不在計劃之列。“得用長遠眼光看問題,以發展帶動保護,找到其中的平衡。”聽說當地要發展文化旅游,羅剛覺得這條路能行。

      “以前總有游客來問,哪里能看表演?”村民楊二妹說,后來她跟幾個姐妹商量,“找了十幾個人,大家都會表演,還能在家門口掙錢,為啥不做?”

      木鼓舞、蘆笙舞、三眼簫……每來一批游客,楊二妹便組織隊員,身著盛裝,表演個把小時。表演結束后,不少游客會買些繡片、服飾等紀念品。楊二妹尋得商機,湊錢買了臺自動織布機做旅游商品,后來還開起了門店。

      2015年貴州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2017年《貴州省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條例》頒布實施,2021年《貴州省傳統村落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印發……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王竹說,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保護好傳統文化在當地已成共識。“以在傳統村落里打造非遺工坊為例,全省已建起了300多家工坊,不僅解決了就業難題,促進了致富增收,還提升了村民的精氣神。”

      “我們現在還有短視頻平臺推廣,要是我自己忙不過來,就分給其他村民一起做。”如今,楊二妹每月收入過萬元。村里又添了3臺自動織布機,產品還向更有設計感的文創領域延伸。“不管是自動的還是木頭的,還是織布機最吃香,過去靠它生活,現在用它致富!”楊二妹說。

      記者 蘇 濱

      [ 責編:楊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6一12呦女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好吊妞这里有精品|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2022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久机热re这里只有精品15|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