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海“周末大講堂”為村社干部充電賦能
“很受啟發!我們也要結合村里的西紅柿產業,組織一些果農在電商直播方面下功夫,加快富民興村步伐,推動鄉村振興。”8月13日,江蘇連云港東海縣“周末大講堂”上,聽完一堂生動的鄉村振興授課后,該縣白塔埠鎮新元村黨總支書記張道謀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當日,東海縣“百場培訓賦能”行動在白塔埠鎮啟動,并邀請首批“周末大講堂”鎮村講師團成員趙中剛,結合在興西村實施的鄉村振興項目、創新水晶工廠、電商直播等內容向該鎮100余名村干部分享了帶領老百姓過上“晶晶有味”的“晶彩”生活。
推動鄉村振興,關鍵是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村的“三農”工作隊伍。“廣大村社干部身處最基層,直接承擔著鄉村振興的重大使命。客觀來說,新時代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特別是面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的一系列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身邊仍有一些村社干部能力素質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不匹配。”東海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顧宏偉談起“百場培訓賦能”行動初衷時說,“這就亟須通過加強教育培訓,不斷拓寬村社干部視野,增強富民興村實干本領和能力。”
為此,今年8月,東海縣啟動“百場培訓賦能”行動,從縣級部門和鎮村精心挑選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致富帶富有方的42名業務骨干組成“周末大講堂”講師團,圍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富民興村、基層治理等內容,力爭通過一年時間,每月鎮街開展不少于2場講課,為村社干部“傳經送寶”,幫助他們找準實現富民興村的方法路徑,團結帶領廣大黨員群眾主動作為、真抓實干,推動鄉村振興。
東海縣堅持需求導向,按照基層“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上級“推進什么就培訓什么”原則,制定年度培訓指導意見,并推行“村社點單—鎮街下單—縣級接單”的“菜單式”培訓模式,常態化赴鎮街開展“周末大講堂”活動,用身邊人講身邊事,以身邊事教身邊人,推動優質培訓資源直達基層。每次培訓結束后,東海縣還將利用微信評分小程序等方式,組織參訓學員對課程質量、授課內容、講師表現等進行教學評估和綜合評分。同時,加強對學員履職情況的回訪跟蹤,在實戰中了解培訓成果轉化情況,以工作實績檢驗培訓實效。(經濟日報記者 蔣波 通訊員 張開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