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元寶山區“產城融合”打造化工、物流、種苗基地
吊車機器轟鳴、物流車輛穿梭、種苗盎然叢生。近年來,赤峰市元寶山區“一城三基地”戰略目標猶如強力引擎,用“速度與激情”建設高質量轉型的活力名城。
2021年初,赤峰市元寶山區做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一城三基地”的關鍵定位——建設高質量轉型的活力名城,建設全國重要的化工產品輸出基地、建設蒙東最大的生產性物流基地、建設北方寒冷地區種苗生產研發基地。
“三化協同”完成城市高質量轉型
元寶山區緣煤而建、因煤而興,從1983年建區至今,這座煤電之城取得過許多令人矚目的成績。但近年來,隨著傳統產業的逐漸衰落,作為資源型城市的元寶山區,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建設高質量轉型的活力名城,這既是涅槃重生的應需之舉,更是更好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應時之變。
元寶山區打造平莊周邊錯位發展的產城融合功能區,通過主動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全方位承接產業轉移,精準謀劃環平莊城區產業發展布局,打造了平莊東出口、西露天、高鐵連接線三個產城融合功能區,重點發展以輕工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做到一年入企投產、兩年匯企成勢、三年聚企成型,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促進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發展。
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堅持宜業化、宜居化、集群化“三化協同”,全力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加快打造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主導產業更加集中、開發空間更加集約、要素資源更加集聚的宜業宜居城市,元寶山區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走好由資源型城市到工業化城市的高質量轉型新路子。
聚集四大產業鏈建設化工產業集群
在大地云天化工有限公司“硫-磷-鈦-鐵-鋰”綠色循環產業鏈項目現場,各類工程車輛和工人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作業,部分地基處理工作已經完成,正在準備進行下一步靜載試驗和樁身完整性檢測。
在博恩藥業重組雞干擾素項目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每天六點準時上崗,他們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動物房、成品庫、生藥車間、化藥車間建設都在如期進行,整個項目土建工程已經完成70%。
元寶山區作為典型的工業城市具備良好的工業基礎。近年來,元寶山區累計投資25億元,規劃建設了赤峰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元寶山產業園。建成區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入駐企業52家,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0億元。依托園區,元寶山區聚力做大做強做優生物化工、生物醫藥、煤磷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大力實施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工程,整體推動形成精細化、專業化、高端化的化工產業集群,4大產業鏈11個產品群效益疊加。
三年來,工業經濟稅收貢獻累計達51億元。福來特、瑞康普、利安隆等“小精尖”企業珠連成串,伊品生物、瑞陽化工、帝斯曼潤邦達到國際領先技術水準,華天制藥入圍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專精特新”企業名單,元寶山區打造“你有我精、你精我全、你全我專”的化工產業產品生產和輸出基地的步伐越走越穩越走越快。
建設向北開放、向海通達物流樞紐節點
元寶山區地處東北與華北經濟區結合部和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臨京傍海,發展物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經過幾年的基本建設,蒙東國際物流港紅廟儲運區及拓展區公共倉儲土建項目已完成,這里擁有整列裝卸作業鐵路線2條,擁有大型現代化作業機具,設施設備齊全,集裝箱場地3.5萬平方米,能實現發運量500 萬噸。截至目前,公路、鐵路散貨到發總量為142萬噸,實現產值5.26億元。
依托蒙東國際物流港項目打下的堅實基礎,元寶山區立足赤峰東部工業走廊大宗物流需求,充分利用內蒙古最近出海通道地域特點和建設無水內陸港的有利時機,面對環渤海經濟圈,放眼全國大市場,以智慧物流為引領,公鐵海多式聯運為支撐,礦冶能化為主要服務對象,發展互聯互通多式聯運物流樞紐節點,建立蒙東地區大宗物資智慧供應鏈服務平臺,努力打造內蒙古東部地區向北開放、向海通達的重要窗口與生產性物流新節點。
國際種苗示范基地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走進位于元寶山國際種苗特色小鎮的赤峰和潤農業高新科技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種苗生產研發基地,番茄、馬鈴薯、玉米、仙鶴來、中草藥育種大棚排列整齊、錯落有致。依托以和潤農業種苗產業為主導的種苗生產研發基地,已建立了32人的研發團隊和46人的技術服務團隊,主要從事種苗研發、品種篩選、為農民提供技術幫扶等工作。目前,研發團隊在蔬菜種苗繁育、新品種選育、中草藥工廠化育苗等多個領域進行了研發,成果顯著。
元寶山區按照種苗培育、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模式,錨定創意農業、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現代化的種苗和苗木產業發展方向,努力打造立足赤峰、輻射北方、服務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際種苗示范基地及國家級種苗特色小鎮。現已輻射帶動赤峰及周邊地區設施農業生產面積達30萬畝,年生產銷售種苗2.8億株,為北方寒冷地區設施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力,有效帶動了蒙東乃至全國地區設施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一城三基地”戰略定位為元寶山區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引航定向、擘畫藍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