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古代科技的現代映照

    發布時間:2022-03-31 09: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科技隨筆】

      作者:孫正凡(天體物理學博士、科普作家)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農歷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從201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二十四節氣這個符號得到進一步普及。

      二十四節氣大部分是以氣象物候之名,但實際上,它們更重要的本質屬于天文學——取冬至為始終的太陽回歸年,平均分為24份,用以細致地記錄太陽的運行規律。所以節氣屬于一種陽歷,而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兼顧月亮和太陽運行)。二十四節氣還決定了農歷的月份設置和置閏規則,是古代天文歷法工作的基礎。對于節氣準確性的追求,貫穿了整個中國天文歷法史。我們熟悉的祖沖之、郭守敬等我國古代學者,都對節氣的算法作出了杰出貢獻。當然,今天歷法計算的基礎是牛頓力學和現代天文觀測。可以說,在觀測自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問題,不同民族發展出了不同的處理方法,并最終匯聚成為現代科學,成為現代文明的基礎。

      注重觀測記錄和規律總結,是中國古代科技的一大特點,沈括的《夢溪筆談》、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都有著至今令人贊嘆的閃光點。在天文、地理、氣象、農學等領域,古人勤勉的記錄可謂汗牛充棟。這些不可復現的歷史記錄為后人追溯和重現歷史現象,發現長期規律準備了寶貴的資料。如自春秋以來,哈雷彗星的歷次回歸在中國古籍中都可以找到記錄;對于四百年以前新星、超新星的研究,中國古代記錄幾乎是唯一的目擊資料,為現代天體物理研究者所重視。而竺可楨先生正是從古代史書和筆記中,梳理出了中長期歷史物候的變遷,為今人進行物候、氣候變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近些年來,古代科技成果越來越受到重視,專業研究者、科學史學者對相關問題的進一步研討、發表的眾多專業和科普著作,讓我們有機會一窺歷史長河里的科技之光。

      而科技史研究,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對某一學科的具象上的啟迪,它擁有著更多內涵。對比古今中西的科學發展歷史,我們也可以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發現古代科學給我們的啟迪和教訓。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斯蒂文·溫伯格在《第三次沉思》中指出,我們在研究古代科學的同時,不得不采取某種程度的輝格史觀傾向,以現代標準來評判古代科學的進展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說,二十四節氣及其中國古代對日月運行的算法,在唯象理論上達到很高的水平,(與古希臘傳統對比)從唯理層次上略有欠缺——中國天文學始終持“天圓地方”模型,在二維球面上用代數方法描述(擬合)日月運行,缺少了距離討論。所以即便是在郭守敬時代,日月食的計算仍有“當食不食”(計算結果顯示應該發生,實際上卻看不到),并且無法解釋。但我們似乎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古希臘天文學從柏拉圖時代起,就致力于建立三維幾何模型,托勒密時代提出了地心說,并為一千五百年之后哥白尼科學革命準備好了舞臺。

      這應該讓我們更加意識到,科學始終來源于現實問題,但我們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現象層次上,忘記了對知識產生過程和未知問題的瞻望。這一點,在我們今天的科學教育上尤應警惕——科學教育不能只從書本到書本,而要在注重知識學習的同時,激發興趣、啟迪愛好,鼓勵更多青少年兒童熱愛科學、養成科學思考的方式。

      對于公眾而言,我們也應該對比、借鑒世界科學發展的歷史,理解科學發現大多數是“反常識”的。因此,相對于其他文化領域,科技領域更需要多樣性觀點和寬容精神、需要批評和爭鳴,因為我們無法事先評判哪一種新思想是正確的,更無法通過計劃書來決定原創新科學的誕生。這樣,才能為促進原創科學技術的產生提供豐厚的土壤。

      早在四百年前,徐光啟面臨中國天文歷法方面的落后,就定下了“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必先翻譯”的方針。其時,僅僅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就使中國歷法趕上了當時西方的水平。他更敏銳地意識到了西方學術先進的原因是“無他謬巧也,千百為輩,傳習講求者三千年,其青于藍而寒于水者,時時有之”。反觀中國歷史,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學者數量不算多,杰出之人“越百載一人焉,或二三百載一人焉”。

      徐光啟的憂慮如今已經得到解決——今天,中國科技事業已經天翻地覆,我國的科技人員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位,而隨著“強基計劃”、各類人才計劃的實施、隨著我國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也必將涌現更多領軍人物和戰略科學家。

      遠追古代仁人志士的初心,實現科技強國的愿景,正在今日。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国产在线91区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这里精品国产99丫E6|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2020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 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大桥未久在线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