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區:攀“高”向“新” “科創森林”生機蓬勃
面向未來的思考中,科技創新這個“變量”一直被高度關注;落在現實發展中,把“關鍵變量”轉化為“最大增量”的努力則一直在加碼。
3月11日,合肥市包河區召開全區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亮出全區科技創新工作答卷:2023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29家,平均每個工作日凈增一家,總數達851家,居全省縣(市)區首位,而科技創新全國百強區排名則提升至第23位。
數據可見,包河區種下的“科創森林”,已是生機蓬勃。
深入地觀察可以看到,無論是全區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吹響強有力的“號角”,還是2024年會有更多新平臺、新賽道、新互動的發力,種種努力都折射著這片熱土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的奮力攀升,在科技賦能產業上的持續提升。
搭建科創“種子”孕育平臺
在位于包河區花園大道的合工大智能院里,郭帥領銜的艾瑟沃機器人科技公司,是專門針對排水管道缺陷開展人工智能檢測研究的團隊。然而創業初期,創始團隊既缺資金又缺人才,成為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大瓶頸。
了解情況后,智能院與包河區政府主動上門聯系,幫助郭帥團隊先后獲得科技培育專項資金和創新創業扶持計劃項目資助。很快,團隊實現就地成果轉化,在合肥市小西河段等多處投入工程應用。
大平臺對區域創新與產業推進的作用不言而喻。合工大智能院副院長周琪介紹,作為合肥市最早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之一,智能院探索構建了校企合作“共生式”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合作模式,在高校和市場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截至目前,累計孵化科技企業162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7家。
而談及智能院緣何落地包河,周琪回憶,2017年2月,為支持智能院順利入駐,包河區政府迅速騰出經開區辦公大樓無償提供智能院使用,連續3年每年提供2000萬元經費全力支持智能院發展。2021年初,智能院搬遷至研發中心以來,大圩鎮政府又提供了便捷、優質的服務,為智能院營造了安全優美的發展環境。
在此基礎上,新型研發機構的運轉,也將更好地為產業發展助力。
包河區副區長殷黎莉介紹,目前,包河區已建成包括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在內的13家眾創空間與孵化器,“科大硅谷”包河科創中心、“工大智谷”成果轉化基地投入使用,“環高??苿搸А币幠3蹙?。通過孵化,讓更多的科技創新“種子”孕育成材,與區內重點企業互補,形成完整的科技創新產業生態。
科創“小苗”長成“大樹”
產業要科創,離不開能科創的企業。在包河,企業的一個個實驗室研發節奏緊湊,或在積蓄力量等待爆發時機,或已凝練出“獨門秘籍”在市場取得良好表現,并拓寬企業護城河。
前不久新引進落地包河的邁格鈉公司,作為全球稀土永磁高端應用技術創新引領者,先后自主研發了全球領先的永磁動力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的永磁高速電機、永磁離合器、多車共享充電技術,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增添澎湃動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安徽省的首位產業,與稀土永磁材料密不可分,每輛汽車至少有60—100個部件使用永磁材料,一輛新能源車電機就需要用到2.5公斤永磁材料?!痹摴靖倍麻L吳正波介紹稱,目前,他們已在包河經開區中關村設立了技術展示中心、籌備辦公室,確定了1.2萬平方的研究院落地載體及25畝的永磁創谷發展地塊。
而在今年元月初,包河區政府先后舉辦的邁格鈉(合肥國磁)磁動力應用技術創新項目路演活動和磁動力企業場景對接會,也為邁格鈉在包河區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包河區“科里科氣”的創新氛圍、“包·辦好”的營商環境,他們選擇追加投資,下一步還將計劃在包河經開區打造全國首個稀土永磁應用創新產業創新綜合體——中國合肥永磁創谷,為包河區培育新的引領全國的創新產業,整體拉升包河區的技術領先度、產業集成度、全國影響力。
包河區科技局局長王軍直言,無論是新引進的企業,還是生長多年的企業,都越來越多的在創新能力上下功夫。
再以安徽冠盾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公司總經理程騰還有另一個身份——合肥工業大學教師。
“3年前,在和業內人士交流中得知,量子通信技術正在走向實用化,正在中電信的手機上開展集成測試。當時,我就在想,量子通信技術既然能用在手機上,那也應該能用在汽車上,用在車聯網上,用在智能網聯車路協同上?!背舔v回憶,2022年4月,工大和國盾量子、科大擎天正式組建了車聯網量子通信校企聯合實驗室,三方共同研究車聯網場景下的量子通信技術及解決方案。
如今,安徽冠盾在這個細分領域,授權了發明專利26項。除了在車聯網場景,他們還能發揮量子對稱密碼體系的技術優勢,在合肥市智能網聯開放道路、充換電基礎設施、專用車輛租賃運營等更廣泛場景中,探索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的新機制新模式,助力包河區建設全國性創新示范高地。
“源頭活水”助育“科創森林”
科技創新需要試錯,才能摸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這個過程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
“2023年,我們還建設了3個新型研發機構?!焙戏适形N?、包河區委書記程雪濤表示,這一年,包河區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超1億元,“2024年還要一直投,要打造全生命周期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切實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題,精準支持服務科技型企業登陸科創板等資本市場?!?/p>
可見,圍繞科技創新,打造孵化器、培育高新企業,包河傾注的每一絲都是“真心實意”,踏出的每一步都是“真抓實干”,付出的每一筆都是“真金白銀”。
用程雪濤的話說,受制于區域發展空間,全域高新化才是包河區的未來。他以全域高新技術企業數舉例:目前,包河高新技術企業851家,數量約占合肥全市的1/10,這與包河區占全市1/7的經濟總量并不匹配。
事實上,圍繞科技創新,包河區正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發揮好區委科創委辦公室統籌作用,建立“科技局+科創集團+金投集團”的工作架構,構建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全域科創工作格局;
加強與安徽創新館、安徽科技大市場、市科創集團、市成果轉化專班的溝通對接,強化區內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器、領軍企業等資源整合,實現高校成果就地轉化、企業產品就地應用;
發揮區高質量發展政策、區種子基金導向作用,爭取上級資金,撬動社會資本,采取債權+股權的多元化投資機制,支持科技招商、高企培育、平臺建設、企業創新、成果轉化等,確保科技投入強度不降低、數額不減少……
展望2024年,包河區將目光投向更高更遠:力爭全年實現國家高企總數達到1000家(規上企業150家)以上;新建眾創空間和孵化器3家,新建新型研發機構2家;實體化運行西安交大微電子研究院、國磁應用研究院、低碳研究院,推進“工大智谷”、中國視界園區孵化載體建設,新增入孵企業25家,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將在此“落地生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