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副校長錢家盛:高校專業調整優化要跟上時代腳步
人民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韓震震、陶濤)“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的調整優化,要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建議分類指導并加強產教研合作。”3月3日晚,在2024全國兩會安徽新聞中心,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副校長錢家盛在接受采訪時說。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在工作和調研中,錢家盛發現,有的高校專業重傳統而輕實際,不但影響畢業生就業,也無法更好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何進行專業設置的調整優化?錢家盛建議首先要進行分類指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不能讓他們全部到企業去。而應用型的高校要以就業為主,不同層次的學校,專業設置要與學校的定位保持一致。”錢家盛說。
同時,錢家盛還建議高校在調整優化專業時,要加強產教研合作,尤其是引入工業領域的專家,一起讓專業設置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近幾年,我們安徽大學撤銷了12個本科專業,又新增了10多個與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專業,比如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安徽省也組織企業,比如奇瑞、科大訊飛等,對高校專業設置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錢家盛說。
多年來,錢家盛一直致力于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曾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在采訪中,對于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錢家盛介紹,高校的科技成果是以基礎研究為主,從最初的一個實驗室成果,到最后的規模化生產,需要一個過程,在此期間,政府引導、企業參與應同時發力。
“我是做化工材料的,正式投產前需要進行的中試,會涉及環評、安評,都是復雜又必須的環節,政府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中試基地,讓相關的研究成果在基地里慢慢熟化,最終實現產業化。”同時,錢家盛還建議企業提出具體的項目和需求,讓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研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