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中關村”生態育出創新“金種子”
原標題:“類中關村”生態育出創新“金種子”
“類中關村”生態育出創新“金種子”
——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
改代碼、“跑”數據、檢測產品性能……
九純健保定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里,技術人員正忙著對新研發的4G車載屏進行升級調試,增加藍牙打印功能后,通過這個終端,能夠實現對冷鏈運輸車內溫濕度的實時監測和數據打印。
這里是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2023年12月25日8時剛過,記者就注意到,不少入駐企業已開啟一天的研發、生產工作。
作為北京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8年多來,362家企業落戶這里,讓一個個創新“金種子”開花結果。
“隨著公司快速發展,2018年,我們開始在京外選址,準備建設更高標準、更大規模的生產基地。”九純健保定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輝經過多次考察和對比,最終選擇入駐保定·中關村。
陳曉輝一邊陪同參觀,一邊跟記者聊起企業與保定“結緣”的經過:“從北京坐高鐵到保定不到一小時,交通方便,更重要的是,這里有中關村團隊提供配套服務,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
一旁的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負責人張曙光接過話茬:“我們不是簡單地把科技企業引過來,而是‘帶土移植’,在保定打造一個‘類中關村’的創新生態系統,形成北京研發、保定轉化的產業鏈條。”
比如,九純健雖然在北京已經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但到河北開分公司,還需要重新申報,一系列手續全靠保定·中關村的企業服務“管家”幫忙操持。
注冊表格一次性“打包”發送,填寫方式有參考模板,遇到問題有專業人員上門服務……2021年,九純健拿到了河北高新技術企業的證書。
“走,去我們的展廳看看。”陳曉輝熱情地邀請記者。
和手機連接的燃氣報警器,能實時感知可燃氣體是否泄漏;冷鏈車傳感器具有GPS定位功能,讓貨車行駛軌跡一目了然……展廳里,一件件自主研發的“王牌”產品展示著九純健的創新實力。
“我們已獲得23項知識產權、3件發明專利,營業額是剛來時的10倍!”陳曉輝自豪地說。
為京津創新成果打開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近年來,保定·中關村也在大力扶持河北本土創業者創新逐夢。
中午12時,雖然到了飯點,河北新盛美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高生依然忙得腳不沾地,技術對接、客戶考察,一上午已經接待了三四撥客人。
創業不易。張高生忘不了,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一千多塊錢的房租都讓他“嘬牙花”,“2019年入駐保定·中關村后,感覺就像有了遮風擋雨的‘大樹’,企業自此迎來發展轉機。”
科技型企業“燒錢”。保定·中關村聯動多家金融服務機構,構建“政府+平臺+機構”金融服務模式,為他們提供靈活多樣的低息貸款;想升級技術,有人幫忙對接高校院所,提供技術支持;人才不足,幫助企業搭建人才交流通道,為高端人才解決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配套問題……
借助保定·中關村搭建的平臺,新盛美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與河北工業大學對接,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攻關鈣鈦礦型光伏電池;與阜平縣政府簽約,年產2吉瓦光伏組件生產項目快速上馬,投產后預計新增產值34億元……
“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20億元,增長勢頭強勁。”張高生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定下新一年銷量翻倍的“小目標”。
走進保定·中關村一家家入駐企業,記者感受到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一股追逐創新的精神頭。
在保定諾未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研發人員正用顯微鏡仔細觀察細胞長勢,該公司與北京諾未集團聯合研發的Ⅰ類生物新藥,適應癥為晚期肝癌,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中創燕園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將樣片涂上光刻膠,該公司自主研發的CPSS襯底正式投產,預計2024年銷售額將達1.5億元……
協同創新,動能強勁。
“截至目前,入駐企業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億元,獲得知識產權1000余項,吸引雙創人才3000多位,保定·中關村已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三大產業微集群。”張曙光說。(記者王璐丹、劉榮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