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微整形” 居民贊嘆三個“沒想到”
嚴冬時節,漫步在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塔坪小區,但見房屋錯落有致、干凈整潔,新開的文創店鋪色彩靚麗,充滿異域風情,前來“打卡”的游客稱這里為“重慶小首爾”。
然而,兩年多以前,塔坪還是一個頭上飛線縱橫、地面污水四溢的老舊小區,僅有的七八家店鋪經營著收破爛、發毛肚等生意,讓人避之不及。
變化是怎么發生的?
“一次‘微整形’,讓這里徹底變了。”家住塔坪小區的吳玉歧告訴記者,居民們將剛完成的小區改造稱作“微整形”。而這一次“微整形”,讓居民們連聲贊嘆三個“沒想到”。
沒想到小區不拆也能變美,兩年時間變化太大
塔坪小區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緊鄰北倉文創街區、觀音橋商圈。因年久失修,小區房屋屋頂漏雨、外立面破損等問題嚴重,居民苦不堪言。然而,2021年江北區正式啟動塔坪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時,上千戶居民卻對改造有不小的情緒。
“我在這里住了30多年,以前樓棟沒有物業,我當護院員做過守門、清潔樓道等活路,每月還能有筆收入。老舊小區改造后,單元圍墻拆除了,生活會發生什么變化,心里沒底?!眳怯衿缯f。
年近80歲的居民周優碧稱:“我們與觀音橋步行街只有一路之隔,大家希望的不是改,是拆,都怕老舊小區改造淪為‘走過場’?!?/p>
老舊小區改造,居民有疑問怎么辦?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鄭祖全介紹,街道成立工作專班,深入摸排基礎數據,采取召開院壩會、座談會、現場調研、發放需求問詢表、設群眾信箱等舉措,廣泛收集居民意見和建議,推進“菜單式”改造工作。“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家對雨污管道改造和飛線下地的呼聲最為強烈?!彼貞浾f。
比如,針對“空中蜘蛛網”問題,區住房城鄉建委組織通信運營單位舉行23次專題會議,開展13次現場踏勘。在各方努力下,小區共完成44幢72個單元飛線下地工作,涉及居民1487戶。在塔坪小區飛線改造的基礎上,江北區還出臺《江北區老舊小區飛線下地項目操作手冊》,為全區“老破小”飛線下地提供樣板。
及時的回應,逐漸改變了居民的觀望心理。塔坪小區單元樓之間設有采光井,每逢大雨雨水就會通過采光井落到樓道,嚴重影響居民出行,給線路維護帶來安全隱患。針對這一情況,觀音橋街道迅速行動,從收集居民意見到安裝雨篷、完成整改,只花了1個月時間。
看到小區改造“動真格”,居民們積極配合改造工作,塔坪小區面貌迅速煥然一新——不僅實現了飛線全部下地,下水管全部更換;化糞池進行了整治維修,樓道雜物全部清理;墻面全面粉刷,每個單元還安裝了門禁系統。
“盡管我們住的是舊房子,但跟住新家的感覺一樣。沒想到小區不拆也能變美,兩年時間變化太大!”吳玉歧說。
沒想到改造走“新”也走“心”,居民生活更多彩
老舊小區改造不是簡單的樓體翻新,如何改出惠民利民的“里子”?這是塔坪小區改造啟動以來,居民討論最多的話題。
“我們按照‘三治兩升一導入’,即治臟、治亂、治違,實現功能提升、品質提升,注重產業導入的原則,對塔坪小區實施有機更新?!苯眳^住房城鄉建委副主任范從才介紹,改造對幾個單位福利房的圍墻及屋頂違章建筑進行拆除,對建筑外立面進行清洗。“就連以前流行的馬賽克鑲嵌外墻,我們都沒舍得拆掉,盡可能保持小區原有風貌?!?/p>
不僅如此,塔坪小區改造注重留下鄉愁記憶,提升溫度情懷。比如,小區內臟亂不堪的圍墻經過“梳妝”,成為見證觀音橋發展變遷的涂鴉墻,勾起不少居民的回憶。
記者看到,這面涂鴉墻展示了觀音橋片區從上世紀50年代到2020年的發展歷史,無論是牛角沱嘉陵江大橋開工、觀音橋到解放碑的第一路公交線路通車,還是觀音橋步行街正式開街等重大事件,都在墻上有所展現?!懊慨斘铱吹綁ι袭嫷奈宸皱X車票,就想到自己花5個小時坐輪渡從觀音橋到石橋鋪的經歷,現在坐軌道交通從觀音橋到石橋鋪就四五十分鐘,變化不是一般的大?!敝軆灡谈锌卣f。
更讓居民開心的是,塔坪小區新修了“一米”樂園、“口袋公園”,安裝了12套體育設施,設置了便民服務亭;還引進保利物業,提供清掃保潔、綠化養護等服務,吳玉歧仍擔任護院員工作。此外,觀音橋街道在北倉片區推出形式多樣的夜校課程,吸引了不少周邊年輕人參與。
目前,塔坪小區所在的渝北社區正打造集社區會客廳、銀發之家、社區食堂于一體的便民服務中心。該中心明年投用后,將為居民帶來更加便捷的生活體驗。
“以前小區臟亂差,大家都不愿意下樓。沒想到小區改造既走‘新’也走‘心’,我們的活動空間變大了,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周優碧說。
沒想到沒貼房屋出租告示,商戶主動找上門
每到周末,北倉文創街區編織藝術小館負責人何萍就忙個不停,來她店里買插花、頭飾、盆景等飾品的客人排起長隊。
同樣火爆的還有塔坪小區好日子韓食酒館,距編織藝術小館僅數百米。這家酒館今年3月開張,周末一天的營業額已達兩萬元。
“如今,塔坪小區和北倉一樣人氣高漲,好幾家在北倉開業的文創店鋪又開到了塔坪小區?!编嵶嫒嘎叮盒^改造工程本月初基本完工,完工前已有一些敏銳的商家入駐。最近3個月,小區商鋪從30家增加到80家,吸引投資超過3000萬元。
為何出現這種情況?記者了解到,為煥發社區活力,觀音橋街道利用塔坪緊鄰觀音橋商圈和北倉文創街區的區位優勢,對其進行了藝術和商業定位。一方面,街道與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部門對業態進行聯動審核、服務,針對每家居民出租的商鋪進行店招店鋪等創意設計,保障全域公共環境協調性;另一方面,導入文創藝術類與新派體驗類的商業,以北倉文創街區為產業牽頭,激發年輕創客群體對老舊街區的共融共創。
隨著咖啡精釀、新派餐飲和攝影體驗等業態入駐,曾被居民嫌棄的“舊房子”成為商家爭搶的“香餑餑”。在塔坪小區,不少底樓房屋出租“身價”從幾百元、上千元漲到近5000元,二樓房屋租金漲到3000元的也不少見。不少居民驚呼:“房屋不用張貼出租告示,商家也能主動找上門。就像做夢一樣,太不可思議了!”
根據相關規劃,塔坪小區正以“北倉里”的嶄新面貌亮相,打造北倉文創消費新空間。未來,這里將與觀音橋商圈、北倉街區、九街夜經濟無縫連接,形成近30萬平方米的創意時尚文化生活帶。
本報記者 廖雪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