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鮮食玉米之鄉”的“電商經”
原標題:“中國鮮食玉米之鄉”的“電商經”
一年網銷1億穗
“中國鮮食玉米之鄉”的“電商經”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款鮮食玉米,來自河北萬全,產地位于鮮食玉米種植黃金帶,口感軟糯香甜……”11月18日,國內某短視頻平臺直播間里,隨著主播的幾次推介,2.5萬單鮮食玉米全部售罄。
作為“中國鮮食玉米之鄉”,張家口市萬全區有著近30年的鮮食玉米生產加工歷史,年加工能力達6.4億穗。近年來,該區搶抓電商發展“風口”,年網銷鮮食玉米1億穗,網絡平臺銷售額達3億元。
“土特產”有了新賣法,萬全是如何念好“電商經”的?
“2015年,我們入駐淘寶時,對方還沒有‘鮮食玉米’這個品類。可以說,萬全鮮食玉米企業是行業內最早一批入駐電商平臺的,搶占了發展的先機。”張家口禾久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電商部負責人張文右介紹。
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萬全區的鮮食玉米加工企業也緊跟潮流,“風口”掘金。主播、中控、美工、拍攝、剪輯……在張家口天勤農貿有限公司,一支由80人組成的網絡營銷團隊為企業帶來了不菲的“流量”。作為當地鮮食玉米加工的頭部企業之一,2022年,其近40%的產品通過各類電商平臺售出,銷售額近1億元。
“萬全鮮食玉米俏銷網絡的背后,是我們對產品品質的嚴格把控。”萬全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羅海濱說,“為了保證口感,玉米從地頭采摘后,要在5小時內完成剝皮、清洗、蒸煮、急速冷凍等工序。這也是萬全鮮食玉米‘鎖鮮’的秘訣之一。”
為扶持鮮食玉米產業發展,近年來,萬全區投入專項資金助力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等,不斷完善供應鏈,促進產業效率提升。
“過去,萬全鮮食玉米企業依賴的銷售渠道排序依次是出口、線下、線上。現在,這一順序已逐漸調整為線上、線下、出口。”羅海濱介紹,“出口對經銷商依賴過強,企業自身話語權不高。轉向電商渠道銷售后,企業直接與消費者建立聯系,更有利于品牌價值的培育。”接下來,萬全區將進一步擴大鮮食玉米產業的電商銷售規模,更有針對性地扶持中小型企業“迎風趕上”,推進產業持續做大做強。(記者李艷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