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可為旅游項目“留白”
安徽將支持旅游資源豐富的市、縣(市、區)編制國土空間旅游專項規劃,鼓勵科學有序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銜接旅游發展規劃。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8日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該廳日前印發相關通知,支持“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
合理布局預留旅游發展用地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于支持“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支持旅游發展空間需求,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在市、縣及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科學有序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銜接旅游發展規劃,合理布局和預留旅游空間和休閑度假、創意經濟、會展經濟、體育賽事、醫療康養等產業建設空間,加強旅游基礎設施、配套設施的布局。“小三線”遺產、廢棄學校及其他閑置的土地及設施,符合國土空間管控要求具備發展旅游條件的,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將其規劃為文化旅游用地。在尊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意愿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妥善處理原有用地相關權益人的利益關系后,編制村莊規劃時可將村內空閑地、依法收回的閑置住房和已失去居住功能住房所涉宅基地,以及其他集體建設用地,規劃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依法用于旅游等經營性活動。
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旅游規劃
該廳要求全省各地自然資源部門做好空間規劃與旅游專項規劃銜接,支持旅游資源豐富的市、縣(市、區)編制國土空間旅游專項規劃,市、縣(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依據《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皖國土規辦〔2021〕18號),提供編制底圖,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配合做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旅游專項規劃報批前要認真做好“一張圖”核對。旅游專項規劃經依法批準后,主要內容及時納入詳細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
在項目用地方面,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將全力保障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需求,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以真實有效的項目落地作為配置計劃指標的依據。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的旅游項目用地,申請國家直接配置計劃指標;各市、縣要加大存量土地處置力度,通過處置當年存量土地獲得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旅游項目用地需求;對市縣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確實不足且符合條件的,省級按規定予以統籌安排。
舊廠房倉庫辦旅游土地用途執行過渡政策
分類實施土地用途管制方面,旅游項目中屬于自然景觀用地及農牧漁業種植、養殖用地的,特定旅游季節使用土地的鄉村旅游停車設施且相關設施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破壞生態與景觀環境、不影響地質安全、不影響農業種植、不硬化地面、不建設永久設施的,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的特定功能區使用未利用地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硬(固)化地面的,不征收(收回)、不轉用,按原地類管理;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市場主體利用舊廠房、倉庫提供符合旅游發展需要的旅游休閑服務的,可執行在5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合理利用歷史建筑、傳統民居開展與保護相適應的文化創意、酒店民宿等經營活動,土地可按現用途管理;生態保護紅線一般控制區,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規定開展適度的旅游活動。
村莊可為旅游項目“留白”
對零星散狀用地,《通知》提出為使用部分鄉村旅游用地特點布局的不確定性,在村莊建設邊界內可以采用“用途留白”,為不確定具體用途的項目預留空間,建設項目規劃審批時明確用途。對暫時難以確定具體用地范圍的零星分散旅游用地項目,在項目用地待范圍明確后精準落圖,由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規定更新規劃數據庫,依法辦理用地和規劃許可手續。各地要按照點狀用地管理要求,做好用地計劃、土地供應和登記工作。
《通知》還要求全省市、縣(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主動與文旅等部門對接,聽取用地需求,對符合用地條件的,及時組織編制用地報批材料,及時上報審批。在村莊建設邊界外、使用規劃預留建設用地指標的項目,可暫不做規劃調整,建設單位可不辦理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直接向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申請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農用地轉用依法批準后,依法辦理規劃許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