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發展報告(2023)發布
原標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助力協同發展縱深推進
日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诽接懥藝H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影響機制,分析了其在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亟須突破的關鍵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全球創新網絡中的樞紐性節點城市、世界科技創新資源和創新活力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的重要突破口。
發布會上,“科技創新”被多位與會專家提到。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楊開忠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本質目的是要建設中國在全球配置資源的強大能力,其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重要一環,培育和發展京津冀在該領域的突破很重要。”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提出,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將京津冀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目前,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還存創新梯度懸殊、“核心—外圍”特征明顯、創新資源和成果共享不足等問題?;诖?,《報告》認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應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相互促進,基于三地的稟賦特色,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為依托,引導城市群內各城市因地制宜、錯位協調發展。同時,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抓手,帶動三地在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形成緊密協作的區域技術創新網絡。孫久文特別指出,天津濱海新區是相對成熟的開發區,“下一步的關鍵是煥發新的發展動力,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合作,成為能夠取代部分長三角、珠三角的創新科技的產業化中心,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報告》建議,首先要通過加快推進創新人才合作共享機制、創新財政支持方式等積極推動創新資源與科研成果開放共享,帶動津冀科技創新水平加速提升。其次,提升科技成果對接效率,促進北京創新成果在津冀落地轉化。加強共性技術聯合開發;建立科技成果評估和定價機制,完善政策體系。最后,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加強區域內創新型孵化器與中試基地建設,打通創新項目在北京孵化和津冀產業化聯動通道。(記者 劉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