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技術 “清廉交易”看得見
機構重置、機制重塑、標準重建、清廉建設、三年提升行動、1333工作布局……伴隨著一項項改革思路由藍圖變為實景,山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形成了有山西辨識度的公共資源交易清廉成果,在奮進新征程的時代大考中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整章建制 64項改革打造清廉交易中心
2022年8月9日,山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項目評審主持人庫”正式啟用。在采購項目解密前30分鐘,通過隨機抽取方式確定了當天5個項目的評審主持人,承擔項目評審組織工作,實現廉政防控重點崗位“動態”上崗。
2022年是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中心三年提升行動的開局之年,如何交出新時代嶄新答卷,考驗著該中心班子和全體黨員干部的擔當與魄力。
中心先后推出《工作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2年黨組工作要點》和2022年“1333”工作布局,這些近中期規劃和工作安排都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尤其是群策群力研究制定了中心成立以來第一個中期規劃《三年提升行動方案》,啟動了清廉建設、業務建設、內控管理等8方面64項重點改革任務。結合發展需要,提出完善中心職能和調整內設機構職責的19項修訂建議,針對短板弱項,探索建立了全員強基機制、反“圍獵”機制和省市協同發展機制等“十大工作機制”。出臺了成立以來第一個“總綱性”制度《中心業務運行管理暫行辦法》,修訂制度78項,以制度建設規范從業行為。
前不久,中心制定出臺“清廉60條”,推動各種清廉建設融入公共資源交易事業各方面、全過程,查找廉政風險點56個,完善防控措施81項……
“中心黨組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全面建設清廉山西戰略部署,積極探索創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思路。”在談及山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清廉交易建設時,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張潤澤說:“這一年,我們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攬鏡自照,躬身自省,推動廉政建設向公共資源交易事業全方位,全領域邁進。”
智慧防范 創建陽光交易氛圍
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主要廉政風險來自權力尋租、暗箱操作,導致腐敗和不公平交易。如果在制度建設的基礎之上,通過技術手段將暗箱操作的漏洞進一步堵住,那么,清廉建設便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中心適應數字化改革要求,開展開評標場所智能化改造工作,優化平臺功能,完善設施設備,協調優化“政采云”平臺功能,開發公共資源交易“指尖辦”服務。同時,積極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深度應用,完善“不見面”開標、遠程異地評標、電子檔案等系統應用,積極推動市場交易主體庫在線注冊實現“一次登記,全省互認”。
2022年8月,為了不斷提升有關行政監督部門及社會公眾對交易活動監督的精準性,中心在場所工作中為進場交易人員提供“六色馬甲”身份標識化服務。“六色馬甲”身份標識,即招標(采購)人著黃色馬甲,監督人員著橘色馬甲,評標評審專家著紅色馬甲,代理機構人員著寶藍色馬甲,技術人員著亮綠色馬甲,場所工作人員著墨綠色馬甲。
對此,國正聚源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張萌萌深有感觸地說:“這種模式簡單易操作,卻將交易各方代表放置在聚光燈下,從而使各方主體更好地接受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同時,也強化了進場交易主體的責任意識,使其自覺主動規范言行,有效避免人為因素對開評標活動的干擾。”
與此同時,中心還積極建立社會監督員庫,主動聘請社會監督員對包括中心在內的各方交易主體的交易行為、服務水平進行常態化監督。推行“陽光評審”,在等候服務區現場直播評審過程,提升監督成效;建立進場人員動態電子檔案,建立專家黑名單、供應商黑名單,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
針對開評標環節的廉政風險,該中心在全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首創“廉政防控重點崗位動態上崗”理念,建成“項目評審主持人庫”,首創場外主持舉措,主持人評審全程與專家不見面,有序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項目遠程異地評審活動常態化、規范化開展,并不斷努力實現技術層面從“功能拓展”向“智慧防范”的轉變。
服務優化 營造優質高效營商環境
對于公共資源交易機構來說,制度建設和科技創新,最終的落腳點是為交易雙方提供公開、公平的交易環境,提升服務質量,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為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中心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定位,不斷優化場所、見證、專家抽取、信息、檔案等公共服務,推行一網通辦、一表申請,最大限度減輕交易主體交易成本、壓縮交易周期,不斷提高網辦比例和水平;取消交易場地費,逐步取消或減少項目投標保證金,大幅減壓履約保證金,開通一體化平臺第三方電子保函業務;健全完善應急采購響應機制,針對重點工程、政府實事及民生工程開辟“綠色通道”。
與此同時,中心堅持以務實“硬措施”營造最優“軟環境”,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推行“承諾+信用”制度,進一步提升供應商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便利程度,積極推動惠企紓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落地見效。市場交易主體庫注冊實現“一地注冊,全省通用”,有效注冊率同比提高51%。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采購項目從受理到發布信息公告的周期由上年度平均4.5天壓縮至2天。投標保證金平均收退時間壓縮至1.5天,遠低于法定的5天時限,極大緩解了供應商資金壓力。通過免收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項目的投標保證金、推動第三方免收交易場地費、提升網辦率等系列舉措,為市場主體節省各類成本費用1000余萬元。
2022年下半年,在某大學實驗實訓設備購置項目中,山西恒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次成為“承諾+信用”制的受益者。該公司負責人閻志勇表示:“以前我們在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活動時,需要提供各種資格證明材料,如果不慎漏報了其中一項,還有可能導致廢標。現在只需要簽訂《政府集中采購供應商信用承諾書》,就可以承諾的方式代替稅收、社保等一系列證明材料,極大提升了我們參與政府采購的便利度,也著實減輕了我們的投標成本。”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張潤澤表示,作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服務機構和政府集中采購代理機構,中心將打造清廉交易平臺作為全部工作的目標導向和邏輯起點,用實際行動為優化營商環境“盡責”,為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盡職”,為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盡心”,為推動公共資源交易事業高質量發展“盡力”。(記者任志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