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不斷加強監測保護 確保候鳥安全“回家”
人民網太原11月13日電(雷昊、盧鵬宇)今日,據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消息,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候鳥開始南遷,山西不斷加強部署候鳥遷徙期間各項保護和監測工作,確保候鳥安全“回家”。
山西省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大體有三條路線:第一條在大同(冊田水庫、鎮子梁、太平窯),第二條在太原(汾河一庫、汾河二庫、晉陽湖、汾河沿岸),第三條在運城(平陸、芮城、鹽池、伍姓湖)。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和次年的2月下旬到4月,候鳥都會按相對固定的時間和線路“南來北往”。值此時候,山西省各級林草部門都會開展“護飛行動”為鳥兒保駕護航,如打擊非法獵捕,清理套網,救助迷航、傷病個體等。
“太原市汾河景區、晉陽湖公園、太原植物園等處,是鳥兒們非常喜歡的中轉站、棲息地。”據山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疫源疫病監測科科長劉辰乾介紹,我們負責監測候鳥范圍主要是太原汾河公園東西兩岸,南起祥云橋,北至柴村橋以北5km。目前監測到的有白鷺、蒼鷺、夜鷺、綠頭鴨、斑嘴鴨、白骨頂、鳳頭鸊鷉、小鸊鷉、赤麻鴨、金翅雀等多種候鳥。
據統計,山西省每年遷徙候鳥種類達200余種,約有數十萬只越冬候鳥在山西省遷徙停留。目前,山西省依托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省直林局、國有林場、森林公園等部門,在候鳥遷徙通道、停歇地、繁殖地、越冬地和野生動物集中分布區域,先后建立了16處國家級監測站和27處省級監測站。在其中的一些重點區域,還配備了6套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如,運城市平陸縣的天鵝湖、芮城縣的圣天湖配備了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對候鳥大天鵝越冬地的遠程監控。
同時,各級監測站點都安裝有國家陸生野生動物信息管理直報系統平臺,用于對突發的陸生野生動物疫情進行信息直報。
“以前水量少,水質也不好,沒有鳥,河里也沒有魚。現在水特別干凈,魚類很多,生態鏈也比較豐富。許多鳥像白鷺一樣,從候鳥變成了留鳥,一年四季都在這繁衍后代。”在太原汾河濕地公園,拍鳥快10年的趙斗鋼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