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稅收紅利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人民網長沙9月28日電 “今年已享受到20余萬元的留抵退稅,可以購置藏紅花素提煉設備,拓展產品鏈條。”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海泰梔子農民合作社理事長楊莉表示,在稅費優惠政策助力下,合作社已帶動千余名農民入社,推廣種植梔子近4萬畝,并培育出龍牙百合苗、金線蓮苗等一批高經濟價值農業新產品。
為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湖南稅務部門堅持以稅惠農、以稅助農、以稅興農的方式,量身定制《支持鄉村振興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幫助符合條件的納稅人繳費人及時足額享受稅費優惠政策。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湖南累計有3.5萬戶次涉農企業享受各項稅費減免40余億元。
在湘西隘口村的茶山上,千層疊翠,云霧繚繞,嫩綠的茶葉上掛滿露珠,漫山遍野散發著茶葉的芳香。隘口村現種茶面積達1.8萬畝,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25家,實現年產值8000萬元,并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但在以前,隘口村民卻守著“金葉子”尋不著致富路。雖然種茶歷史悠久,卻囿于閉塞思想和交通環境,隘口村民只得放荒茶園外出謀生,村子變成了“貧困村”“空心村”。國家稅務總局吉首市稅務局駐村隊員來到隘口后,依托現有資源提出“以茶促旅、以旅興茶、以文傳茶”方針,引導村民回村建設茶葉基地,開拓出一條茶旅文化產業的致富路。“在家門口手工炒茶、茶葉釀酒就可以過上好生活,再也不需要背井離鄉打工賺錢了!”村民張紹紅驕傲地說道。
在郴州沙洲村,稅務駐村干部設立黨員稅收服務示范點,借助“沙洲夜校”平臺講解涉農稅收優惠政策,邀請專業人士講解電商平臺的應用技巧,助力村民探索運用電商銷售“黃金奈李、七彩泡椒”等特色農產品。“1萬多元的退稅款可以讓我添置一些新的廚房設備,把‘紅色餐飲’做得更豐富一些。”在沙洲村網紅餐廳“沙洲土菜館”,老板朱小紅對留抵退稅擴圍政策很滿意,最近他上了“沙洲夜校”后,開始籌劃線上銷售農產品。
為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湖南稅務部門組織業務骨干走進田間地頭,用充滿“泥土氣”的語言為鄉村企業提供個性化政策輔導服務,著力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我們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弱。但稅務部門及時送來了稅費優惠政策‘大禮包’,讓我們享受到了50多萬元的稅費減免,渡過了最艱難的創業時刻。”湘西鳳凰縣菖蒲塘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祖輝帶著170多名農戶,從柚子精加工項目起步,大力實施村企聯建,推動農旅一體化、水果產業種植銷售提質升級,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特色路子。
對于將湘蓮遠銷到東南亞等地區的湖南萬荷堂湘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而言,稅務部門的訂制輔導幫他們解決了大難題。該公司法人代表黃維說:“得知我們新增了出口退稅業務,稅務部門專門制定政策輔導方案,多次上門宣講,已幫助公司辦理出口退稅98萬元,讓我們的‘出海之路’更加順暢。”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則是推動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湖南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持續創新服務方式,精準落實各項惠農利企稅惠政策,以更強大的“稅力量”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林洛頫、羅舜愛、李慕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