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浙川攜手 讓更多人端牢“飯碗”

    發布時間:2022-09-28 16:18:00來源: 四川日報

      原標題:浙川攜手 讓更多人端牢“飯碗”

      ●2021年以來,浙川雙方幫助農村勞動力到浙江省就業人數持續穩定在30萬人以上,援建幫扶車間400多個,幫助省內就近就業超過8萬人

      ●今年5月,浙川雙方簽署2022年東西部協作協議,指導落地企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吸納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脫貧勞動力就業,帶動持續增收

      經歷了半年潮頭上的漂泊,9月21日,謝成蘋回到岸上。他的家鄉達州市宣漢縣三墩土家族鄉梨樹村,滿目皆是山,好多人沒見過海。而此刻,在浙江省舟山市,這個27歲的小伙子剛剛度過了海運公司的海上實習作業期。成為正式海員后,他將拿到近1萬元的月收入。

      從梨樹村到舟山市,從待業青年到職業海員,這條紐帶,由浙川東西部協作織就。

      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浙川雙方出臺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推進企業復工達產,穩定就業崗位供給。5月,浙江省與四川省簽署2022年東西部協作協議,特別指出要指導落地企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吸納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脫貧勞動力就業,帶動持續增收。

      浙川兩地攜手,讓更多脫貧群眾端穩端牢就業“飯碗”。

      強項目

      打造脫貧群眾就業“蓄水池”

      這段時間以來,巴中市通江縣楊柏鎮太平場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劉遠壽在家附近做起了管道安裝等活計。他工作所在的通江縣鄉村振興示范村(太平場村)建設項目,投入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1545萬元,采用以工代賑方式,打造一個集產業、旅游、宜居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項目在加班加點施工,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顧,劉遠壽無法外出務工,“現在在家門口就有活干了。以后我們村的路修好了,藍莓、糧油產業發展起來,加上外地人來旅游,還有得賺呢!”

      “能用當地群眾的盡量不用社會化隊伍。”楊柏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靜向記者介紹,項目可吸納務工群眾240人,其中脫貧群眾40人,含易地扶貧搬遷群眾14人,務工群眾在項目建設期間平均每人可獲得7900元的報酬。

      即將進入10月收獲期,宣漢縣東鄉街道紅界村的檸檬正在套果袋。去年,這些檸檬樹還沒有全部掛果,就已產生了300余萬元的年銷售額。今年,雖然前段時間的干旱有不利影響,但長勢總體不錯,“銷售額有望達到500萬元。”村委會社會管理員張杉杉說。

      四川濃騰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術清介紹,2017年,公司在紅界村流轉了2200畝土地用于發展檸檬產業。2018年,舟山市定海區與達州市宣漢縣結為對口幫扶縣市,宣漢縣東西部協作辦先后下達協作資金380萬元,新建檸檬選果廠房及凍庫600平方米。村民除了每年按時得到土地流轉費,還能在果園務工,賺取每天50元的勞務費。張術清介紹,加工廠房也即將投產,到時將產生更多崗位。

      謀創新

      多途徑開拓脫貧群眾就業新崗位

      9月22日,來自涼山州金陽縣老寨子鄉哼里村脫貧戶家庭的小伙子苦孝華,開始了在寧波市鎮海區技工學校第三周的學習生活。“這邊的天亮得早,6點半就起床了。”苦孝華最感興趣的課程是機械制圖和鉗工,他期待3年后能成為鎮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據介紹,他也是首批入選鎮海金陽東西部協作“藍鷹工程”的23名孩子中的一員。

      金陽縣委常委、鎮海駐金陽幫扶工作隊隊長胡宗瑋告訴記者,“藍鷹工程”創新意味十足。以往的職業教育模式中,在金陽培訓、在鎮海就業,常面臨著“兩張皮”的現象,穩崗率低。“如今,探索校地企深度合作,開辦企業定點培養班,實現畢業即就業,讓金陽學子掌握專、精、特、新的技術,才能讓他們真正‘飛’出大涼山。”鎮海金陽東西部協作“藍鷹工程”培訓項目入選了2022年全國東西部協作示范培訓班的典型案例集。

      樂山市沐川縣中等職業學校是“藍鷹工程”的試點學校,校長張攀感慨,這一模式解決了縣城企業資源和師資匱乏的問題,“以前的孩子,哪怕去了東部省份,起跑線也落后很多,要從底層一步步奮斗。‘藍鷹工程’將孩子們往前推進了一大步。”現在,2019級機械加工與智能制造方向的31名學生,已經在浙江萬安集團有限公司、樂山市京運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實現了就業,平均工資5500元。首批襪機維修班學生在校就已被企業“預訂”,另有30余名學生通過高職單招、職教高考升入了高職院校,繼續就讀。

      縣城里,更多的人在謀增收新路子。

      廣元市劍閣縣下寺鎮,改造過后的幫扶車間“幫幫驛站”,20多位縫紉工正坐在縫紉機前忙碌。來自冠京村的馬發英已經成了熟練工。今年初她和丈夫從浙江返鄉,除了在“幫幫驛站”當縫紉工,還會一起去“幫幫攤”售貨。

      6月,由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廣元市劍閣縣東西部協作工作領導小組主辦的“幫幫攤”項目在下寺鎮啟動。“幫幫攤”攤主大多是低收入人群,他們直接以進貨價在四川幫幫攤商貿有限公司批發商品。“攤主甚至可以零押金領取貨物。”項目運營方負責人金建紅介紹,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劍閣縣就業幫扶車間紐扣、鞋盒等來料加工業務訂單減少,“幫幫攤”把東部強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西部廣袤的消費市場、人力資源市場結合起來,提供了新的就業可能。

      抓服務

      搭平臺促聯結授人以“魚”和“漁”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才能使脫貧群眾更好地匹配崗位需求。

      登舟下海,對于謝成蘋和其他學員而言,就是從未接觸過的技能。舟山海洋經濟、綠色石化兩大產業面臨著勞動力減少、老化的窘境。以訂單式培養異地“石化班”“海員班”,讓宣漢的就業人口在舟山穩定就業,兩全其美。

      掌握技能之外,還要找得到崗位。去年9月,國內首個東西部勞務協作數字化服務平臺——“杭廣共富云”杭州廣元東西部勞務協作數字化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在廣元市昭化區試點運行。目前,已在廣元市縣區設立云驛站44個,入駐兩地917家招聘企業、79家創業服務機構,發布就業崗位9300余個,服務勞動者2.48萬人。兩地的勞動力和企業能夠在云上精準對接,政策宣傳、就業指導、技能培訓、視頻面試、在線簽約也能夠一站式完成。“我們著力打造不見面、不落幕的‘云招聘’。”廣元市農民工服務中心主任甘興偉介紹。

      今年4月,來自利州區東壩街道的解天斌等6名農民工,就通過“杭廣共富云”智能終端查詢到廣元市劍蜀食品有限公司發布的招聘信息,投遞求職簡歷,1天后便與企業進行了視頻面試并在網上簽訂了勞務協議,月工資達4000元。“還有些脫貧群眾通過平臺報名了東西部勞務協作電工培訓專班,培訓合格后定點輸送到杭州市的新能源企業就業,月收入能達到7000元。”甘興偉說。

      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以來,浙川雙方幫助農村勞動力到浙江省就業人數持續穩定在30萬人以上,援建幫扶車間400多個,幫助省內就近就業超過8萬人。(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范冰啊|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人精品video黑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久久久久久中文人妻|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热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加勒比| 青青青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成年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 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91| 日韩精品视频美在线精品视频|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本中文| 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四虎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