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有“稻”撬動三產融合發展
原標題:養蝦有“稻”撬動三產融合發展
8月1日一早,位于宜賓市興文縣共樂鎮的興文小龍蝦交易中心人聲鼎沸。“這季小龍蝦交易已進入尾聲,每天交易量約2000斤,高峰期每天四五萬斤。”興文縣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該交易中心于今年1月啟動建設、7月正式投用,“這也標志著興文縣從田間地頭種養到打造集約規范交易的‘一條龍’小龍蝦產業成為現實。”
幾天前,在2022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小龍蝦產業發展論壇上,興文縣委相關負責人給出小龍蝦產業的“大目標”——將以2萬畝稻蝦示范區為引領,帶動全縣10萬畝稻蝦產業發展,到2025年實現年產小龍蝦2萬噸,綜合產值達50億元。
當前,興文縣正全力以赴拼經濟,構建“苗種繁育、立體養殖、物聯流通、精深加工、餐飲消費”為一體的稻蝦產業鏈,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科學養殖
多渠道選育良種,形成標準化生產模式
監測預警、數字交易、信息發布……在興文縣智慧農業數據運營中心,大屏幕不停滾動更新相關信息。屏幕上,標準化稻蝦基地、孵化基地、產業研究院、交易中心等點位,勾勒出當地稻蝦產業核心區的發展模式——通過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區,形成“一心引領、多園支撐”的格局,推動稻蝦產業鏈融合發展。
走進共樂鎮標準化稻蝦基地,萬畝稻田綠意盎然,農戶正忙著放水曬田。“這季稻蝦共作,小龍蝦成色和個頭都有提升。”共樂鎮副鎮長賈群預計,基地今年產糧超500萬公斤,產蝦超250萬公斤,產蝦苗7000萬尾,總產值可達2.34億元。
質量的提升離不開良種選育。在剛掛牌投運不久的四川小龍蝦產業研究院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將發育得好的小龍蝦選為良種,確保產量高、產得早,助力形成高品質蝦標準化生產模式。”
興文當地一小龍蝦育種場負責人高強介紹,如今,前來詢問蝦苗的農戶不在少數。“農戶養蝦的積極性較高,我們也將努力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
搭好平臺
發布指導價,促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走進興文小龍蝦交易中心,記者抬頭看向進門口處的電子大屏幕,“興文石海小龍蝦當日指導價”幾個大字十分顯眼。
“發布指導價,為廣大客商和經營業主搭建溝通交易平臺。”興文縣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彭俊介紹,以前交易較為混亂,現在指導價每三天發布一次,為大戶、散戶交易提供指導,促進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此外,興文小龍蝦交易中心還具備冷鏈物流、信息發布、質量檢測等功能。“今年頭蝦剛剛收完,8月將下第二批蝦苗,并應用交易中心里的多類功能,開啟市外、省外銷售點運營。”當地最大的澳蝦養殖專合社負責人李朝勇說。
小龍蝦預制菜銷售也成了交易中心里的一大亮點。據興文當地一家食品企業負責人介紹,線上交易量一個月能達300公斤到350公斤,銷往全國各地。
今年上半年,興文縣稻蝦養殖面積達4.8萬畝,小龍蝦產量4500噸,產值達到3.5億元。下一步,當地將著力打響“四川早蝦”“興文石海小龍蝦”等特色品牌,把稻蝦綜合種養基地融入“田園綜合體”建設中,加快稻蝦產業融合發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