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退稅減稅落袋 企業迸發活力
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實施以來,山東稅務部門全力開啟“走心”模式,送政策、優服務、促發展,第一時間把政策紅利及時、精準地送到企業,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緊抓生產、深耕發展。
稅惠助力,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
“36萬元的留抵退稅款派上了大用場。”近日,煙臺清泉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辦稅人員王茜興奮地說,“我們不僅順利享受到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還享受了‘六稅兩費’減免擴圍、企業所得稅再減半等政策,稅費紅利的釋放加速了新能源產品的研發和投產,我們發展信心更足啦。”
據了解,煙臺清泉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開發生產企業,主要經營高效清潔煤粉生產加工、生物質燃料顆粒批發等。大規模留抵退稅新政出臺后,稅務部門第一時間將包含“政策公告、思維導圖、操作指引”的“政策大禮包”推送給企業財務人員,全方位輔導企業辦理留抵退稅。
在諸城,諸城同皓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得益于稅惠政策紅利。“剛完成增值稅申報,就接到了稅務部門推送的留抵退稅政策,我們是微型企業,可以退還207萬存量留抵稅額,而且只需要在電子稅務局提交申請就行。”企業財務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籌集資金購買下一批光伏發電板,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的落地著實為企業發展增添了動力。
諸城同皓新能源有限公司是2018年成立的一家微型企業,主營太陽能光伏發電、售電,目前正處于增資擴產發展的高速時期。稅務部門緊盯工作關鍵節點和重要環節,提前研判可能符合留抵退稅條件的納稅人清單,精準推送政策,輔導納稅人辦理退稅,縮短退稅時間,確保留抵退稅從“紙上”落實到“賬上”,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退稅給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原生產的老產品現在缺少客戶,產量閑置較大,對企業來講,創新就是核心競爭力,大量的研發投入已經必不可少。”山東百利好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汝洲說道。
山東百利好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食品生產加工為主的小型制造業企業,近年來,企業為擴大生產、轉型升級,對綜合樓和廠房進行改造,新上真空低溫冷凍干燥(FD)設備、營養無流失干燥倉等配套設備57臺,產生較多留抵稅額。稅務部門在調研走訪中了解到,該企業作為產業鏈中下游制造業小微企業,資金基礎較為薄弱,發展面臨困難,便對企業進行一對一輔導,為企業辦理了89.20萬元的留抵退稅。
“將近90萬元的退稅款減輕了企業負擔,一方面讓我們能更專注于提高核心技術、開拓新產品市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控制產品價格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李汝洲說。
同樣因退稅紅利賦能獲得發展動力的還有煙臺明達電力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在稅務部門精準指導下,企業順利提交微型企業增量留抵退稅申請。“工作人員為我們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退稅過程很順利。這筆錢相當于‘定心丸’,給企業注入流動資金的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穩定發展的信心。”公司財務負責人謝冬梅說道。
服務添力,中小企業穩產擴產
“多虧了稅務人員的問需輔導,為我們進行了細致的政策和流程講解,全程網上操作,快速到位的退稅款幫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萊陽中山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董瑞山高興地說。
萊陽中山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生產加工、銷售、冷藏、保鮮速凍果蔬產品的企業。今年,公司廠區啟動了制冷設備氨改氟改造項目,原本計劃設備技術改造完就能投入生產,但在冷庫氨改氟項目收尾階段,經設備測試卻發現已安裝的密封墊存在質量問題,更換新的密封墊。由于前期投入很大,已經向銀行借貸了300余萬元,公司已經沒有多余的資金了,突如其來的資金缺口可愁懷了董瑞山。
了解到企業面臨的困難后,稅務人員主動上門開展政策輔導,將留抵退稅最新政策及辦理流程進行了“一對一”精細講解。企業通過電子稅務局提交申請,順利收到了8.5萬元退稅款。
“留抵退稅金額雖然不多,卻是雪中送炭的好政策。安全生產重于山,現在安全技術改造已經完成,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加大生產規模,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董瑞山表示。
據悉,為保障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實落地,稅務部門采取線上直播課、分行業培訓等多種形式,持續打造“線上線下”雙向輔導問需平臺,此外,利用稅收大數據分析,對篩選出的符合各類稅費優惠政策的企業進行精準性定向宣傳輔導,及時將稅費優惠政策紅利送達納稅人手中,為企業發展注入“稅動力”。(姜咪咪 朱驊)
(責編:丁明陽(實習生)、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