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條”疊加“21條”政策 上海全年將為市場主體減負3000億元
東方網記者王旭6月22日報道:中小企業是穩經濟、穩市場、穩就業的主體。3月29日和5月29日,上海先后發布抗疫助企“21條”和經濟恢復重振“50條”。今天,記者從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辦公室召開的中小微企業助企紓困政策新聞通氣會上獲悉,“50條”疊加“21條”政策合計全年將為市場主體減負3000億元以上。
自5月29日經濟恢復重振“50條”發布以來,政策涉及約90%的事項已出臺配套細則或建立工作機制,各相關部門已制定出臺本領域實施細則130余項,各區發布區域性政策30個。
在全力助企紓困方面,“緩免減退補”各項政策細則加快落地,“50條”疊加“21條”政策合計全年將為市場主體減負3000億元以上。
據市稅務局納稅服務處副處長蔣薇虹透露,通過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4月1日-5月31日之間已覆蓋6.2萬戶納稅人、新增退稅金額466.4億元,保障了企業現金流的接續,順暢了企業生產鏈,為企業復工復產、防疫保供提供了資金支持。
市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于王捷在通氣會上表示,“50條”政策大致分為助企紓困、復工復產復市、穩定三大需求、強化支撐保障四大板塊,目前每個板塊每條政策都在抓緊落實中,也已經有了不少落地成效和實踐案例。比如,對非居民用戶給予3個月應繳水電氣費10%的財政補貼,供水供電供氣企業在計費時統一減按原賬單費用的90%結算,免收三個月生活垃圾處理費,降低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費,均采用免申即享方式辦理。截至目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專精特新小企業復工率、超市賣場營業率、重點電商平臺大倉開業率均已達到或接近100%;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全網絡已恢復正常運行,全市用電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成水平。
上海市經信委中小企業辦主任吳志琦透露,目前,市經信委正在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保障款項的及時支付來保護企業的現金流,避免因拖欠而拖累拖死中小企業的情況。專項行動包括全面排查、集中化解、信息披露、惠企服務、權益保護5方面工作。對其中的無分歧賬款,將保持清欠率100%,有支付困難的,也將明確還款計劃。
市人社局基金處處長張驍透露,目前上海市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17個行業所屬的困難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繳企業社會保險單位繳費政策。按照方便、快捷、不增加用人單位事務性負擔的原則,社保經辦機構大力簡化申報流程,積極推進“網上辦”不見面服務方式。目前線上經辦系統已于6月20日正式上線運行,符合條件的企業可通過線上途徑申請。對生產經營困難、所屬行業類型等適用條件,實行告知承諾制,由用人單位出具符合條件的相關書面承諾,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需要提供其他的證明材料。在招用重點群體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方面,該項補貼采用“免申即享”的方式發放,每月10日前通過系統比對就業參保信息,形成符合條件的補貼單位名單。
市國資委規劃發展處副處長田濤進一步,承租上海國有企業房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無需提供受疫情影響的證明材料,憑租賃合同等必要材料,全部可以免除2022年6個月租金,其中租期不滿一年的按比例免租。同時推廣電子材料線上審核,方便承租方辦理免租手續。目前,大多數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采用暫緩交租或線上辦理等方式已基本享受到政策優惠。
在金融紓困方面,市融資擔保中心擴大無還本續貸覆蓋面,推廣“批次擔保”模式,業務受理、審批、放貸加力提速,執行低擔保費率政策,1-5月擔保貸款總量近300億元,同比增長36.9%。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合作處副處長李茂菊介紹,目前,多家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已推出助企紓困專項貸款,累計額度超過5000億元。截至6月5日,轄內中資商業銀行共受理相關業務咨詢2700次,辦理相關業務超2.6萬筆,涉及企業員工近300萬人次,總金額135億元。
市財政局金融處處長王韜表示,市財政局出臺政策舉措,進一步加大擔保基金助企紓困力度。1-5月,市融資擔保中心承做的擔保貸款總量為299.1億元,同比增長36.9%。對貸款到期日在2022年3月28日至6月30日期間受疫情封控政策影響暫時無法安排還款的借款企業,給予原則上不超過3個月的寬限期限;對受疫情影響較大、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創業組織和個人,實施最長可達一年的展期還款優惠,并繼續給予財政貼息的政策支持。此外,對抗疫重點保供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2022年新申請的銀行貸款,執行“政策性融資擔保費率降至0.5%/年,對創業擔保貸款繼續免收擔保費”的優惠政策。
與此同時,各項紓困政策宣講活動全面迅速推進。6月份以來,市區各級宣貫活動已舉辦上千場,圍繞房租減免、社保緩繳、組合式稅費、金融支持、融資擔保、援企穩崗、賬款清欠、物流暢通、穩外資穩外貿、促進消費和擴大有效投資等15個專題,已制作短視頻42個,上海市近6000名中小企業服務專員主動上門為企業送政策、講政策,走訪聯系企業近6萬家次,推送短視頻12.3萬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