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鑒古觀今 講述文物的故事(解碼·博物館的力量)

    發布時間:2022-05-17 16:2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萬年永寶”展覽現場。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自展出以來,人氣十足。展覽通過“文物+科技”的融合設計,講述文物背后的文保科技故事,幫助觀眾直觀理解專業的文保知識。隨著“博物館熱”的持續,近年來,博物館的展覽策展也更為深入。借助互聯網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展覽體驗更加豐富多元。

      2021年5月18日,由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主辦的“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展覽現場人氣十足。展覽閉展后,通過在線展示,繼續讓更多觀眾跨時空觀賞。

      今年,該展覽入選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初評,最終結果將于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揭曉。隨著“博物館熱”的持續,更多地展示展品背后的故事、展現其中的細節、增加互動體驗,成為近年來展覽的趨勢和重點。

      展現新成果與新理念

      古樸、厚重,藏于首都博物館的青銅器伯椃虘簋,腹底刻有銘文“萬年永寶”字樣。這件重器有著感人的前世今生。1978年,原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在通縣物資回收公司征集到殘缺約1/5的銅簋殘片,之后專家從數次揀選的若干殘片中將銅簋修復。“萬年永寶”展不僅展出了該文物,呈現文物背后的故事,還從伯椃虘簋的銘文中提煉展覽主題,展示我國館藏可移動文物保護成果。

      走進“萬年永寶”展展廳,未來感和傳統風交織的藝術風格撲面而來。展覽展出來自10個省份23家文博機構的50余件(套)展品,共分為5個單元。“萬年”單元講述中國文保科技發展的百年歷程,“慧眼”單元聚焦館藏文物借助現代先進檢測設備和學科前沿技術的新發現,“巧手”單元突出化腐朽為神奇的新技術,“芳華”單元突出技術體系復原,“永寶”單元講述基于風險管理理論的預防性保護。精美的文物,深入淺出的文物知識,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讓展覽兼具科學性、專業性、科普性、趣味性。

      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繪兵馬俑、福州南宋黃昇墓紫褐色羅印金彩繪花邊單衣絲蛋白加固、馬家塬戰國車輿復原、石鎧甲修復……展品精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物,講述每件文物背后的文保科技故事,展現科學認知的新發現、保護修復的新技術、工藝復原的新成果、預防性保護的新理念。

      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萬年永寶”展策展人周旸說:“通過展覽,我們希望詮釋和體現從知識生產到知識傳播的文物科技創新。通過‘文物+科技’的融合設計,勾勒出從實驗室、修復空間到博物館工作空間的參觀脈絡,幫助觀眾直觀理解專業的文保知識,借助科技手段來重新認識中華文明。”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指出:“本次展覽基于館藏文物保護學術成果交流、科學技術手段揭示、文物藝術價值呈現的定位,展示我國館藏文物保護修復和科學復原的最新成果,展現館藏文物保護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

      增強互動性與沉浸感

      展覽期間,“萬年永寶”展通過直播、參觀、講座等形式,擴大了文物保護科技的知識傳播和受眾群體。展廳內外,處處科技風。

      展廳里,引入了AR(增強現實)技術,利用APP及AR眼鏡等穿戴式設備,實現展廳現場虛擬與現實的交互展示。設置多個基于聲光電技術的實驗演示,觀眾能身臨其境,“秒懂”文保科技原理。

      展廳外,10場館藏文物保護系列講座,將精美文物背后的保護修復理念、技術、材料與科研成果呈現在公眾面前。展覽還通過在線虛擬展示,實現跨時空呈現。

      書畫生物揭展體驗活動讓參與者了解傳統書畫裝裱的過程,了解文物保護需要多學科的介入。在“鑒古觀今,心智為鏡”親子活動中,授課老師為觀眾介紹我國古代銅鏡的歷史文化,觀眾可以自己動手制作銅鏡。

      有觀眾留言,這是第一次在觀賞文物、了解歷史的同時,了解文保背后的細節和工作。

      提升專業度與故事性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前身)與德國巴伐利亞州文物局合作,運用兩套保護法對秦俑彩繪加固,有效保護了一批出土的珍貴彩繪陶俑,使以后出土秦俑保留色彩成為可能。“萬寶永年”展中,真彩再現——秦始皇陵兵馬俑制作工藝與色彩復原部分就采用圖像、視頻等展示了這種技術。

      不但呈現“然”,還呈現所以然。“對于文物認知科學知識,以往多為針對文物的歷史信息解讀。面對觀眾更深層次訴求,我們將帶有學術性的文物保護知識通俗易懂地傳遞給觀眾。”周旸說,以文物為出發點,展示考古學、材料學、工藝美術、科技史等學科交叉研究成果,借此復原相對完整的古代技術體系,令綿延千年的傳統工藝綻放新光彩。

      如今,博物館的展覽策展更為深入,更注重展示展品背后的故事、其中的細節,增加互動體驗,成為近年來展覽的趨勢和重點。“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通過豐富的考古學知識介紹、場景復原、多媒體等展示手段,反映中國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會生產與生活情況。“梅蘭芳藝術人生展”通過梅蘭芳藝術生活相關的珍貴實物,詮釋一代藝術大師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創造,還特別展出了梅蘭芳不同時期所穿的戲服。

      同時,借助互聯網,展覽的內容品類和呈現形式也更為豐富多元。不少展覽依托線上線下聯動、通過沉浸式逛展等創新形式,吸引了眾多年輕觀眾的關注和打卡。專家指出,展覽深入挖掘故事、呈現豐富細節,可以讓觀眾更多更全地了解相關知識和背景。而互聯網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也將給展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讓文物和展覽“活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7日 13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久久国产视频精品|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97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动漫|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麻豆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九九热这里只有在线精品视|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华人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第12页|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91久久精品视频| 久久这里的只有是精品23|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