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黃花:致富花開千萬家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
黃花本是大同地區農村房前屋后、院邊坎外隨意栽植的農家小菜,這幾年卻成了大同農民的“致富花”。
2021年,大同市黃花種植面積達到26.5萬畝,占全國黃花種植面積的1/4左右,已開發菜品、飲品、食品、功能產品等四大系列100余種黃花產品,全產業鏈產值達30.3億元。
產品好、效益高,農民樂意種;政府牽手市場作用大,規模化、科技化、企業化持續推進;“大同黃花”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之一。
大同市黃花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安一平介紹,按照今年全年目標任務,大同黃花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40億元。其中一產產值10億元,二產產值27億元,三產產值3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比增長42.8%、27.2%、50%。
2021年以前,安一平一直在云州區工作,是首任黃花辦主任,全程參與、見證了大同黃花的規模化發展歷程。據他介紹,規模化種植始于擁有“黃花之鄉”美譽的大同縣(2018年行政區劃調整為大同市云州區),之后擴展到廣靈、靈丘、天鎮等大同市的多個縣區。
2011年,大同縣把黃花產業確立為“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和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運作模式,不斷擴大種植面積,配套出臺了土地流轉、資金扶持、技術服務、招商引資等一系列扶持黃花產業發展的政策,全力跟進服務,推動黃花產業向規模化種植、集約化加工、品牌化銷售的現代農業發展。全縣黃花總面積由原先的3萬畝擴種到16萬畝,成為首個國家級黃花種植加工標準化示范區。
“黃花盛產期(三年苗)一畝的收入在1萬元以上,從2013年起,我把家里的7畝土地全部種上了黃花。為兒子娶了媳婦,還幫助他們在城里買了樓房。”61歲的云州區唐家堡村村民唐萬告訴記者,不是靠種黃花自己現在還是不富裕。
4月8日,唐萬夫婦又趕往自家的黃花地去打工。“土地全部流轉給合作社了,現在在自家的地里干活,不但給工錢,年底還要分紅!”唐萬一臉自豪地說。
看著老唐開心的模樣,你很難想象十幾年前他還為黃花落過淚。老唐所在的云州區,光照足、溫差大,土壤富硒,特別適合種植黃花。可黃花種下去要到第三年才開始盛產,頭兩年一點收成都沒有,這讓村民們都不敢輕易種。不甘心的老唐曾經試著種過兩畝,好不容易挺過了前兩年,第三年趕上天旱,老唐只能刨了種玉米。
2011年,老唐和鄉親們的生活迎來了轉機,當時的大同縣對黃花種植戶每畝每年補貼500元,集全縣之力發展黃花產業。特別是2016年,市縣兩級又協調保險公司為種黃花的村民提供保險,徹底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農民積極性大增,黃花種植在大同市全面提速。
種黃花不只是老農民的樂事,一大批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也開始回鄉創業種黃花。
2011年,當時36歲的劉生進辭去外地的工作,回到家鄉吉家莊鄉牛寺溝村當選了村黨支部書記。看到別的村子靠種黃花脫貧致富,等待觀望了5年時間,2016年劉生進在村里帶頭種植黃花,成為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7年9月,吉家莊鄉黃花產銷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劉生進憑借回村后為民服務、帶頭種植黃花的闖勁、拼勁,獲得競選資格,競選成為負責人,統籌14個小合作社的黃花生產銷售,忙得幾乎腳不沾地。
“去年,全鄉1071戶2559人加入了我們的合作社,合作社為農戶年分紅38.385萬元。今后會更好,村民們將會收益更多分紅。”劉生進說。
如今,吉家莊鄉黃花產銷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黃花種植面積達到8757畝,其中5616畝黃花進入盛產期,全部由黃花產銷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進行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管理。
“采摘旺季,聯合社每天能采摘約18萬斤新鮮黃花,因品質優良,平均每6斤新鮮黃花能被加工成1斤干貨,每斤干貨能賣18元至20元,市場供不應求。”劉生進說。
記者在吉家莊鄉黃花優質品種提升項目基地看到,暖棚里的黃花脫毒苗、早熟黃花優良品種已滿地泛綠,青嫩的小苗散發著陣陣芳香。
“通過對新的黃花品種研發和培育,可以為市場提供大量優質的黃花種苗,滿足大同及周邊地區黃花產業發展的需求,讓更多的農民通過種植黃花增收致富。”劉生進對黃花產業發展信心滿滿。
“吉家莊鄉黃花產業的發展,只是近年來大同黃花產業發展的縮影。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黃花產業鏈也在不斷延伸,冰鮮、食品、文化、美容等9大類120多種黃花產品相繼面市,黃花飲料、黃花醬、黃花酒、黃花面膜、黃花護手霜等深受市場青睞,為農民鞏固脫貧成果、持續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在吉家莊鄉包鄉提高農技服務的云州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焦東表示,大同黃花產業已經呈現出一二三產業聯動,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發展的好勢頭。
今年,大同市制定了《大同市2022年黃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通過夯實產業基礎、優化保障服務、提升產業效益、強化市場營銷、抓好文旅融合五個方面,并推行黃花產業鏈鏈長負責制,旨在全方位推進黃花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黃花成為群眾的“搖錢草”“致富花”。(趙志成 曹雪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