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江都區委書記朱莉莉:聚力打造"五區" 重振"江北第一縣"
20世紀80年代,作為江蘇長江以北首個財政收入過億元的縣,江都曾被譽為“江北第一縣”。“十四五”開局之年,揚州市委對江都發展提出明確要求:要深化江河聯動、加快融入主城,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和全省物流樞紐,努力重振“江北第一縣”。2021年,江都區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工業開票銷售等近10項指標位居揚州第一,列全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區第26位。2022年,江都區大力推進“五區”同創,努力重振“江北第一縣”,努力在現代化新征程上開辟新境界、展現新氣象、構筑新優勢。
聚力打造“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區。近年來,江都區堅決扛起南水北調源頭城市使命擔當,把“一江清水向北送”作為重要政治責任,認真落實打好打贏碧水保衛戰的部署要求,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全區12個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為91.6%,3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預計到“十四五”期末,江都區將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保持生態環境質量全省領先,完成“碳達峰、碳中和”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建成全省水生態文明示范區,更好服務南水北調全國大局。今日江都,正以長江大保護、南水北調東線源頭保護、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等重大戰略為統領,縱深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讓魚翔淺底、水清岸綠真正成為江都人民觸手可及的生態紅利。
聚力打造跨江融合先導區。江都區不斷深化開放開發,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寧鎮揚一體化戰略布局,發揮北沿江高鐵、京滬高速擴容等重大工程引領帶動效應,更高水平融入蘇南,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創新協同協作、公共服務同城同質。到“十四五”期末,開放理念、發展路徑、體制機制、營商環境等與蘇南全面接軌,深度參與長三角城市群產業鏈分工。目前,江都區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自覺用領跑全市、競跑全省的定位鞭策自己,跳出江都看江都、立足蘇南看江都,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水平挺進江蘇前20強。在協同融合主戰場,江都區對標揚州市提出建設生態中心、交通中心、科創中心、新城市中心的要求,持續深耕江廣融合地帶,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片區綜合開發,實施城市出入口形象提升工程,打造對外形象的亮麗名片。
聚力打造“智改數轉”樣板區。江都區將堅持創新驅動,把“智改數轉”作為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主攻方向,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企業智能化升級、科技金融支持、行業標桿示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形成抓智改、促數轉的良好生態。到“十四五”期末,認定省級智能工廠5家以上、智能車間50個以上,創成省級綠色工廠8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數字經濟發展規模突破500億元,實現“制造基地”向“智造高地”的全面躍升。近年來,江都區聚焦數字產業鏈,突出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深度融合,積極招引華為、西門子、SAP、優必選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目前,江都區數字經濟運營中心已正式啟動運營,全區數字經濟企業達160多家,累計落戶數字經濟領域重點項目總投資超150億元,初步形成以“聚集頭部企業、招引生態伙伴”為特征的數字經濟“江都模式”。
聚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江都區將借助揚州文化旅游名城和“三都”品牌效應,推動江河湖聯通、區鎮村聯動一體化發展,重點打造江淮水鄉風光帶、江淮生態大走廊文旅區、長三角影視文化產業中心。到“十四五”期末,創成國家5A級景區1家、4A級3家,邵伯古鎮景區創成省級旅游度假區,建成紅色教育、影視文化、賽事賽會三大基地,創成東亞文化產業園、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成長三角地區知名旅游目的地。在江都區空港新城,光線中國電影世界影視文旅項目進展順利,一期19座影棚即將建成,已有58家影視文化類公司注冊落戶江都區空港影視集聚區。
聚力打造現代物流集聚區。江都區將聚焦“江淮孔道、物流之都”戰略定位,重點打造公路、鐵路、港口、航空四大物流樞紐,引進培育一批基地型、樞紐型、龍頭型物流企業,加快建設公鐵水空一體聯運的全省現代綜合物流樞紐基地。到“十四五”期末,鐵路港江都貨運基地建成長三角重要鐵路物流基地;江都港建成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年吞吐量突破1億噸;揚州泰州國際機場二期擴建,打造國內重要樞紐空港;航空港建成蘇中蘇北最大的航空物流集散地。目前,揚州泰州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已經啟動,到2030年,機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千萬人次,成為國內重要的樞紐空港。屆時,在全國乃至全球航空版圖上,揚州泰州國際機場必將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也必將為江都“五區”同創插上一雙騰飛的翅膀。
(作者為揚州市江都區委書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