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4日電 題:國常會提出今年經濟工作重要發力點 中國穩外資再發力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23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把穩外資作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鞏固外資在華發展信心。
當前中國吸引外資面臨挑戰。一方面,全球跨境投資整體疲軟,不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競相放寬投資限制,引資競爭日趨激烈;另一方面,美國等西方國家推行“脫鉤”“去風險化”等策略,使部分外企制定投資決策時不無顧慮,給中國吸引外資帶來阻力。
據官方數據,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0%。今年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額環比增加20.4%,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所下滑。
一年之計在于春。中國此時部署穩外資,有利于及時抓住重要時間窗口,在全球引資競爭中占據先機。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外商投資是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把穩外資作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在擴大市場準入、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等方面加強服務保障,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鞏固外資在華發展信心,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曉紅說,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外資的核心競爭力。從優化營商環境入手,是抓住了穩外資的關鍵。
近年來,中國營商環境已有明顯改善。中國貿促會一項調查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受訪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滿意度持續提升,其中對“跨境貿易”“市場準入”等指標評價“滿意”及以上的企業占比超90%。
但王曉紅指出,眼下中國營商環境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各部門間缺乏信息共享機制。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擴大市場準入、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等方面,都是改善營商環境的幾個重點領域。如擴大市場準入方面,中國制造業已基本完全對外資開放,下一步料將聚焦現代服務業等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和市場需求較大的領域,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認為,最大程度降低溝通和協商成本也應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方面。針對外資企業在政府采購、資金補助、資質許可等重點方面是否享有公平待遇,可不定期部署專項督查,及時回應、解決存在的各類問題。
中國已經從細節入手改善營商環境。除實施外籍人員來華五項便利措施,減少簽證申請表填報內容、階段性調減簽證費、免采部分申請人指紋、免簽證預約、對法德等國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等便利舉措外,中國還定期舉辦外企圓桌會議,面對面了解企業的建議訴求并持續推動解決。
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今年將繼續落實好去年出臺的“外資24條”,推動放寬外資準入,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用好外資企業圓桌會、外資企業問題訴求收集辦理系統。
近期,中國不少地方密集部署改善營商環境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分析人士稱,一系列政策加持下,中國吸收外資穩中向好可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