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博覽

    (經濟觀察)新“大氣十條”出爐 中國如何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阮煜琳 發布時間:2023-12-13 09:0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電 題:新“大氣十條”出爐 中國如何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中國國務院日前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明確未來三年中國大氣污染治理目標和路線圖。權威人士指出,這是中國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之后發布的第三個“大氣十條”。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難度明顯加大

      為解決中國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2013年9月,國務院頒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10條35項重點任務措施。2017年,“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全面完成。2018年,國務院出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十年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歷史性成就。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從2013年到2022年,中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57%,重污染天數減少93%,中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6.5%,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分別超標25.7%、31.4%,秋冬季大氣污染依然較重,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仍時有發生。

      “重點區域大氣環境治理仍需加強。”黃潤秋說,全國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改善態勢,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難度明顯加大。

      藍天保衛戰: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要求,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濃度分別下降20%、15%,長三角地區PM2.5濃度總體達標,北京市控制在每立方米32微克以內。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國,煤炭消費量,鋼鐵、有色金屬的產量,原油加工能力、發電量,都穩居世界第一”,中國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11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中國產業結構以重化工為主、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的狀況,還沒有出現根本性地轉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空氣質量出現波動,恰恰反映了中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藍天保衛戰既是攻堅戰又是持久戰,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劉炳江說。

      實現經濟、環境、社會效益多贏

      從2013年到2022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翻了一番,但PM2.5下降了57%。可以說,中國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了經濟、環境、社會效益多贏。

      劉炳江說,據初步統計,中國大氣污染治理拉動投資約4萬億元人民幣,帶動GDP增長約5萬億元人民幣。而且因為改善空氣質量,中國自主開發的很多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得到廣泛應用,有力促進環保裝備制造、鍋爐改造、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節能環保行業的發展。同時,增加非農業就業300多萬個。

      “清新的空氣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劉炳江說,民眾的健康和福祉與空氣污染息息相關,根據相關科研成果,通過“大氣十條”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提升中國民眾的身體健康效益非常明顯。

      繼續打好“組合拳”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鐵路、水路貨運量比2020年分別增長10%和12%左右。“交通源現在到了全面治理的時期”,劉炳江說,后續幾年,貨運結構調整更加聚焦關鍵領域,機動車清潔發展更加強調新能源化。成品油質量更加突出全鏈條監管。非道路移動源更加強化綜合治理,新能源替代和老舊淘汰都有非常具體的要求,可操作、可實現。

      劉炳江說,過去十年中國大氣污染治理,利用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等手段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這個“組合拳”打得非常有效。經過十年的努力,“同呼吸、共奮斗”已成為全社會的行為準則,在最新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中,這一“組合拳”仍然保留,并繼續加強。

      “脫硫、脫硝、除塵電價和超低排放電價政策的實施,推動中國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清潔燃煤發電基地。”劉炳江說,要加強科技支撐,發揮財政金融引導作用,發揮稅收調節作用,發揮價格政策,完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久久精品国产精油按摩| 国产模特众筹精品视频| 日本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99热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66|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精品影视网站|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老司机性色福利精品视频| 99爱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2019天堂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日韩视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