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9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17日刊發題為《沒有中國,美國無法打造綠色經濟》的文章,作者是魯濱遜·邁耶。文章編譯如下:
大約一個世紀前,亨利·福特徹底改革了現代汽車生產,法國、日本、德國和蘇聯的工程師蜂擁至底特律,學習如何復制他的神奇方法。這些工程師知道,必須追趕上美國。
現在,美國自己加入到了一場經濟競賽中,這次是在蓬勃發展的清潔能源領域。截至今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這要歸功于其迅速發展的電動汽車產業,而且它在太陽能電池板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占據了至少74%的市場份額。美國卻還在討論是否要推出清潔能源政策——甚至氣候變化是否存在。
美國無法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產業或電動汽車產業。坦率地說,創新的歷史表明,美國工程師只有在與中國同行合作的情況下才能在這些行業取得進步。
只要看看福特公司現在身處的困境就知道了。福特希望2026年開始在美國市場上銷售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動汽車。與福特如今使用鈷和鎳制造的電池相比,磷酸鐵鋰電池可以更快、更多次地充電;而且這種電池也更便宜、更結實,生產電池所用的礦物也更容易獲取。
唯一的問題是:福特不知道如何大規模生產磷酸鐵鋰電池。沒有美國公司知道。想出辦法大規模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是中國企業。
福特今年2月宣布將在密歇根州耗資35億美元開設一家新的磷酸鐵鋰電池工廠,計劃由一家中國電池制造商提供技術。這似乎是一種雙贏:中國企業將獲得資金和聲望,福特將學會如何生產這種電池。美國還將獲得2500個新的制造業就業崗位。
技術正是福特最終找到中國公司合作的原因。中國目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電動汽車電池制造者,只有它的工程師才能向福特的工程師們展示如何以快速、可靠的方式生產這種電池——而且是以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價格來生產。在所有其他綠色行業也是如此。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拒絕中國的技術將使我們在未來更加依賴中國——因為我們將不得不從中國進口我們從未學會自己制造的東西。
這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最近訪華時不得不應對的兩難局面,而且也是聯邦政府官員未來數年必須要應對的。如果美國企業不能與中國企業在美國合作開設工廠,那么這個國家的工人就會錯失工作崗位,其消費者就用不到新技術,其工程師就會落后于世界一流水平。
與中國競爭是個好主意,但疑神疑鬼以至于自縛手腳卻不是。(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坦桑尼亞媒體:全球發展倡議賦能坦中多領域合作 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成果
- (“成績單”里的中國活力)從購物車里的東盟特色農產品 看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從何而來-中新網
- 【世界說】高達87%的紐約人認為當地犯罪嚴重!美媒:“這里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 8歲女童被美邊境巡邏隊拘留期間死亡 獨立監督員:悲劇本可避免
- 外媒:中國和阿爾及利亞務實合作成果廣泛
- 國際觀察:維爾紐斯峰會暴露北約深層分歧
- 人民網三評“福島核污染水處理”之二:“排污入海”計劃豈能漂白
- 【世界說】日均售出約4.2萬支槍!美國槍支頑疾陷惡性循環:為“治療”槍支暴力“流行病”,美國人選擇買更多槍
- 駐日美軍回避基地水污染事件調查 日本媒體人制作紀錄片講述真相
- 實驗揭示金屬可自我修復